“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愿景与美丽中国建设目标高度协同,应尽快构建新一代大气污染防治科学体系,从科学上精准感知、智能响应和靶向治理,从行动上推进三个协同,即空气质量改善与气候变化应对协同、PM2.5与臭氧污染治理协同以及常规与非常规污染物治理协同。”12月10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CCAPP指导委员会主席郝吉明院士在北京召开的“碳中和背景下的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路径”大会上表示。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副司长吴险峰强调,为实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十四五”规划期间有效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协同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能源基金会环境管理项目主任刘欣也指出,统筹生态环境与应对气候变化是未来一段时间环境、经济、能源等多领域的重大变革举措。
与会专家认为,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期间应从多方面推进协同治理,尤其应加速推动能源、交通等部门结构转型;加快能源转型变革对深度融合大气污染防治和气候变化应对至关重要,应明确“十四五”能源发展具体思路,其中,在交通结构方面,推动绿色交通发展需持续推进结构优化、能效提升和能源替代,不断探索创新模式。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远航院士表示,大气污染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未来以PM2.5与臭氧为主的大气复合污染是“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任务。近期应着力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并逐步确立多种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的长期策略,以全面改善我国空气质量。
贺克斌院士指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为深度治理大气污染、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提供强大推动力。应增强大气污染防治和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研究者、决策者和实施者间的交流合作,以不断完善协同治理措施策略,大力释放减排潜力,为公众带来最大的环境、气候和健康综合效益。(记者 华 凌)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