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一套向地下油层多相协同注入蒸汽、高温火驱等技术,将被誉为石油中“稀土”的优质环烷基稠油从“强非均质”地质条件下尽可能多采出,十几年间使我国这一重要战略资源对外依存度大幅下降,实现了自主可控。《强非均质特超稠油开发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28日在京通过鉴定;包括13位两院院士在内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这是比稀土更稀缺的战略资源”,中国石油新疆油田总经理霍进表示。顾名思义,稠油就是粘稠度大的原油。他介绍,按照化学成分,稠油可分为石蜡基稠油、中间基稠油和环烷基稠油。其中,环烷基稠油是耐极寒机油、特级沥青等的稀缺原材料,被誉为石油中的“稀土”。环烷基含量大于50%即为优质环烷基稠油,“新疆稠油环烷基含量高达69.7%,堪称稠油中的极品”。世界稠油探明储量中该类资源仅有0.15%,新疆油田一家资源量就达10亿吨,主要分布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霍进强调,环烷基稠油虽好,但高粘、难采。他解释,稠油粘度大于5万毫帕秒(mPa·s),就属超稠油;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特、超稠油储量在稠油资源中的占比高达85%,其中,粘度在100万毫帕秒(mPa·s)以上的稠油储量就有6亿多吨。而且,它储藏在非均质性强、温度压力低、原油温敏性差的地质环境中,“像胶泥一样以固态或半固态存于地下”,要做到经济有效开发,“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级难题”。他回忆,在2006年新疆油田实现自主开采第一批超稠油之前,国际三大石油公司曾三次将这里判为开发禁区,认为没有开采价值。
新疆油田联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和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1996年开始多学科持续攻关,创新了陆相强非均质多渗流屏障超稠油注蒸汽重力泄油技术,以及陆相强非均质特稠油多相协同注蒸汽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发明了陆相强非均质薄层特稠油蒸汽吞吐废弃油藏高温火驱技术,形成了适合陆相强非均质稠油开发热采理论技术体系,大幅度提高了采收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建成全球最大的优质环烷基稠油生产基地,已年产400万吨以上稳产15年,增加可采储量2亿吨,保障了国家对优质环烷基稠油的战略需求。该成果还在哈萨克斯坦肯基亚克盐上、KMK等海外权益油田成功应用。(记者 瞿剑)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