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2月15日从中科院合肥研究院获悉,该院智能所离子束生物工程与绿色农业中心吴丽芳研究团队阐明了纳米硒的微生物合成机制,筛选出多种高耐受亚硒酸钠微生物菌株以及具有当前最高合成效率的微生物菌株。在此基础上,团队研制出新型纳米硒肥,能够有效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分别发表在《国际分子科学杂志》和《危害性材料学报》等刊物上。
硒在维持机体健康和预防疾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调查表明,我国成人平均硒摄入量为26.63微克/天,仅为推荐日摄入量的一半,缺硒现象普遍存在。饮食补硒是改善硒摄入不足情况的最有效方式。与无机硒和有机硒相比,纳米硒生物活性更高、毒性更低,是最安全有效的补硒方式。
微生物还原法合成的纳米硒性质稳定,且比化学法合成的纳米硒具有更好的生物活性和保健功能。目前已发现许多微生物可将无机硒还原为纳米硒,但是,这些微生物对无机硒的耐受性普遍不高,且还原速度慢,急需筛选对无机硒耐受性更强、转化速率更快的菌株应用于纳米硒生产。
研究人员前期通过选择性培养,分离出多株对亚硒酸钠具有强耐受性的细菌菌株。这些菌株仅需36—48小时即可将亚硒酸钠还原成为纳米硒。同时,研究团队成功筛选出对亚硒酸钠具有超强耐受性的菌株——普罗威登斯菌。该菌株具有快速的纳米硒合成能力,仅24小时即可将95%的亚硒酸钠还原生成纳米硒。
团队还成功研制出新型纳米硒肥,在山东寿光蔬菜基地等地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新型纳米硒肥不仅可以提高作物叶片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 改善可溶性糖、糖酸比、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等营养品质指标,果实内硒含量也达到国家富硒农产品标准。(记者吴长锋)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