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2021年广西科技创新工作会议的发言席上,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玉涛一脸的自信。
“在航空领域,高强高韧耐蚀铝合金中厚板通过国内主要飞机主机厂认证,并实现批量化供货,相关技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在汽车领域,成为国内目前唯一一家能够生产汽车外板的铝加工企业……”朱玉涛的自信,来自南南铝技术创新的实力。
过去五年,让广西人日益自信的,远不仅仅是南南铝:
玉柴公司牵头研制的新型节能环保国六发动机,突破“卡脖子”瓶颈技术;中国工程院院士、广西大学教授郑皆连领衔的研究团队成功攻克超500米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关键技术,在大跨拱桥关键技术领域始终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广西农业科学院粉垄耕作技术惠及全国26个省区。
向着“十四五”,广西再出发!
“到2025年,广西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实现整体跃升,自主创新力和产业创新力显著增强,部分优势技术领域达到全国乃至全球领先水平……”2月2日,2021年广西科技创新工作会议明晰了“十四五”广西科技创新的总体考虑。
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到广西经济工作会议,从广西两会到广西科技创新工作会议,清晰的信号一以贯之——未来五年,广西必须突出创新驱动,以创新支撑产业、经济、综合实力强起来,加快建设壮美广西。
放眼“十四五”,有何底气?开局之年,何处发力?
回望过去的五年,广西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赋能高质量发展。
高格局释放新动能。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先后召开全区创新驱动发展大会、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启动实施“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出台“广西科改33条”,全区创新活力得到极大释放。
新动能加速新发展。
五年来,广西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由105.9亿元增至167.1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800家,是2015年的5.2倍;输出技术合同登记数量及成交额由2015年的1577项、7.31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3201项、90.9亿元;拥有国家“五类”人才97人,比2015年翻两番;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共28项,其中,广西牵头获奖数是“十二五”期间的3倍。
一个个跃动的数字,映衬出这五年来广西科技创新强劲的活力和坚实的脚步。
“这五年,广西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两链融合奏响‘新乐章’,创新主体驶入‘快车道’,开放创新做大‘朋友圈’,体制改革挺进‘深水区’。”广西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曹坤华在会上表示。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放眼“十四五”,广西继续奔跑。
“加快推进创新型广西建设,让‘十四五’成为广西科技创新工作的拐点!”会议分析当前形势,对“十四五”广西科技创新工作作出部署。
“五个倍增”!
“十四五”时期,广西科技创新主要指标要实现“五个倍增”: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国家级高层次创新人才、有R&D投入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倍增。
五年看头年,起步很关键。
会议提出,2021年,广西将全面实施“十四五”和中长期科技创新规划各项任务,启动科技强桂行动,加快推进创新型广西建设:
在强化产业科技支撑上下功夫,加快产业链与创新链双链融合。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动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加快推动创新产品产出。
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上下功夫,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梯次培育体系,推动企业加快建设创新平台,推动企业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生力军。
……
2020年1月10日,北京。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广西大学教授王双飞作为第一完成人的有关科技成果达世界领先水平,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成为广西高新技术企业坚持创新勇攀高峰的缩影。
“‘十四五’期间,博世科将持续聚焦‘卡脖子’技术,支撑广西环保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博世科技术总监朱红祥说。
起步就要提速,开局就要争先。
“科技创新在自治区发展全局中的地位作用日益凸显,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的蓝图已经绘就,我们要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在关键点上发力见效,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曹坤华说。(记者 刘昊)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