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科创板和注册制改革的推进,更进一步撬动社会资源大量涌向芯片、人工智能等前沿竞争领域。记者调研发现,风险投资和科创板解决了科创投入的“回报”问题,但要加大基础科研投入、进一步突破“卡脖子”技术,还需要搬走压在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头上的风险“大山”。在业内人士看来,通过专业科技保险等金融工具,用金融创新打通科技创新,是真正实现“四个面向”、激发从0到1原始创新的有效途径。
核心创新缺乏“安全垫” 科创风险痛点待除
我国科技实力实现质的飞跃的同时,科技创新资源分散、低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不足,科技和金融结合机制滞后于总体进展等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尤其是重大原始创新面临的巨大不确定性和风险,始终是压在科研人员头上的一座“大山”。
人工智能企业云从科技的创始人周曦表示,对于投身创业的科学家来说,风险点贯穿前期投入和后续融资的各个环节。在初创阶段,科研人员需要拿出全部身家投入创业,境况困难;后续融资阶段,不少风投机构会要求科创企业管理团队签订对赌协议,“风投机构没风险”是当前科创融资的悖论,对于科技创业者来说却背负了几重枷锁。
周曦认为,当前科技竞争越来越依赖核心的基础研究层,这个层面的问题跟平台层、外围应用层要区别对待。核心“卡脖子”技术不能用盈利思路来解决,在追求高回报的风险投资之外,需要保险等金融力量介入,建立相对标准化、全覆盖的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
中国太保产险相关人士坦言,未能建立科研全链条全方位保障体系、科技与金融衔接融合不足、科创生态所需市场化衔接手段不足是当前科创保障的三大痛点。
“国际经验和国内实践证明,不确定性更高、风险更大的科研产业需要更充分的金融保险安排。”该相关人士表示,一是由于科创风险的高风险性和长尾性,难以纳入综合性保险公司常规风险偏好选择范围;二是传统保障方式导致实际保障能力有限,传统的以保费决定经济赔偿的保障方式难以满足科技创新主体的实际保障需求;三是风险分散不足导致发展意愿不强,传统销售端承接意愿不强,同时由于缺乏兜底性的“安全垫”,保险公司大规模多元化提供产品供给的意愿不强。
引入全周期、全链条科技保险 撬动创新“支点”
2020年9月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指出,解决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要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必要政策支持。业内人士建议,科技与金融保险的深度融合或将是撬动问题解决的“支点”,设立专业性科技保险公司具有多重优势。
首先,将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衔接。为完善科技和金融保险的结合机制,充分发挥保险创新对科技创新的助推作用,需要探索发展新型科技保险服务组织和服务模式,建立适应创新链需求的科技保险服务体系。这要求保险企业深度介入到科研主体的研究、开发、转化等各环节,提供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风险保障和专业服务,增强保险服务科技创新的功能。
“对于科创企业来说,金融保险的专业性将帮助科技工作者实现经营管理的流程化和标准化,对于企业风险的判断将更加明晰,也更利于吸引社会资本。”周曦说。
其次,有助于激发科技主体自主创新的动力,形成全方位全覆盖的保障体系。设立专业性科技保险公司,有助于促进对科技创新全领域的风险研究,拓展科技产业相关主体的保障广度,形成全方位全覆盖的保障体系。
有保险业内人士表示,“全链条全方位”应对两个特点,分别是全生命周期和“大中型企业、中小微企业”全服务。专业性科技保险将科技型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风险颗粒化,并着力于为每一个颗粒化的风险保障需求提供传统商业保险无法覆盖的解决方案。同时,专业性科技保险将解决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科研人员创业失败后的生活保障、科创企业管理团队的个人家庭资产保护等痛点,尤其是服务广大的中小微科技型企业,他们承担了创新基础能力培育等任务,但应对风险的能力更弱、更难获得金融支持和保障。
最后,有助于政府治理能力创新,提升政府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设立专业性科技保险公司,有助于以市场化形式承接政府科技创新治理职能转变的部分内容,提高政策支持效率,合理配置资源,健全政府统筹协调的科技宏观决策机制,大大降低政府治理成本。
以上海推进的科技贷款履约保险为例,发生贷款损失后,政府、银行、保险按照25∶30∶45的比例逐笔承担风险责任,当政府赔偿金额累计达到实际贷款金额的3%后,超过部分的风险责任由银行承担。自科技贷开展以来至2020年上半年,上海保险业累计为2825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支持贷款金额104.76亿元,撬动作用十分明显。
政策土壤+产业土壤 构建中国科创“出海口”
科技工作者和金融业人士认为,专业性科技保险公司的设立具有可行性,在国家科技创新驱动战略的引领下,改革创新的政策土壤与监管方式,将给专业性科技保险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国家科技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为专业性科技保险公司提供广阔持续的市场前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其中,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近年来,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进程中,金融杠杆给予了重大支持。
以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试点为例,来自上海银保监局的数据显示,上海保险业为中国商飞、国核自仪等高端制造企业提供首台(套)风险保障,为国产飞机顺利完成首飞和商业交付作出突出贡献。截至2020年上半年,上海共完成210个重点创新项目承保,累积提供风险保障382.67亿元,提供赔款约3.25亿元。上海市生物医药临床试验责任保险和药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2年多来,已服务78家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超过10.77亿元。
上海科创中心和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为发展专业性科技保险提供了创新开拓的政策土壤和产业土壤。“探索科技金融支撑有力的创新体系,上海有着天然的优势。在科创中心建设、自贸区、科创板等国家战略支持下,上海张江、临港等板块已经形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优势产业布局,中国的科技‘出海口’在上海。”周曦表示,接下来可以结合产业链优势,探索专业科技保险体系,与以科创板为代表的创投体系形成两翼齐飞、相互支撑的科创金融保障体系。
银保监会引导金融行业保障科创企业发展的政策提供了改革创新的监管空间。2006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保险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大力推动科技保险创新发展,提升保险行业在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中的保障作用。复旦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许闲表示,保险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导向,除了要求其回归保障本源,也意味着从更高层面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发展专业性科技保险可以成为我国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配套改革探索。(记者 姜微 姚玉洁 王默玲)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