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发展稳步推进是国内各行各业的大趋势,而随着数字化与互联网化的全面渗透,企业对数字化转型技术的渴求也达到了新的高度。为了降本增效,通过云方式管理的数据中心等成为了时下流行趋势,也借以企业级市场,新一代IT基础设施快速上马。作为这一领域的中国科技创新型企业,SmartX(志凌海纳)显得尤为超前,其倡导“分布式存储”、“超融合”等新一代 IT 基础架构,将更多扩容空间简单化,实现多效利用,缩减机房空间,崇尚稳步发展。当下看,SmartX的选择方向极其正确。
作为新一代IT基础架构解决方案提供商,SmartX于2013年创立,以自主研发的分布式存储与超融合解决方案,为企业云提供可靠、高性能、简单、弹性敏捷的存储和计算资源池。
把握政策机遇,坚持研发投入、支持信创发展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在SmartX联合创始人兼CEO徐文豪看来,这将对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IT基础架构提出更高的要求。徐文豪介绍到,以云计算、软件定义数据中心、云原生等理念下发展的新一代IT基础架构、具备弹性、敏捷、更低的总体拥有成本,更高的可用性等优势,正在逐步取代传统IT基础架构,将在政策红利下迎来空前的黄金发展期。
同时,徐文豪认为,在科技自立自强的政策支持下,将涌现出更多真正具备创新实力的公司,不断在关键领域取得技术突破。
面对政策机遇,徐文豪表示SmartX会持续专注于技术的自主研发、聚焦超融合、分布式存储、云原生存储等技术和产品化门槛较高的细分赛道,把握在IT基础架构的最前沿,并在全球范围内做到技术与产品领先。同时,积极参与国家相关产品标准的建设、测试认证、开发者生态、产业推广、国家项目等各方面的工作,与国内本土厂商一起,打造能在生产环境部署、支持业务发展的生产级信创解决方案。
中国IT基础架构处于转折期,仍需在关键行业取得突破
在徐文豪看来,当下中国IT基础架构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变革。 整体上看,中国IT基础架构领域正处于关键转折期,发展机遇非常好。一方面,随着新的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的不断突破,基础设施软件出现了大量的细分产品赛道的机会,同时中国本土又拥有足够大的市场需求,这样的市场给中国公司提供了大量的创新和发展的机会;另外一方面,中国对于知识产品和软件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市场越来越良性,这也为真正深耕技术的创新型公司提供了发展的保障。这样的市场,必将孕育出全球领先的IT基础架构公司,同时国内技术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不断提升,为IT基础架构行业的持续以及快速发展提供了源动力。
但是,徐文豪认为,中国必须成长起来能在中高端产品中领先的公司,并在全球获得足够多的市场份额、打造领先的品牌价值。
IT基础架构领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都是外企主导中高端客户群体生产环境的市场格局。以金融行业为例,其对生产环境的IT基础设施要求非常严苛,目前也主要依赖于国外技术与产品,中国厂商要生产出比肩和超出国外厂商的产品,并通过长时间的生产环境验证产品的稳定性,才能获得这些行业客户的信任。
更进一步,中国企业要真正成长,必须在全球范围内也获得成功。中国企业需要更积极地参与全球生态建设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制定,开拓全球市场,提升在全球的品牌价值,在全球范围内被企业与客户认可。
找准赛道、做难的事情,在金融等行业不断突破
政企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已铆定,如何通过ICT技术实现转型支撑是徐文豪一直思考的问题,在他看来,新兴基础架构存储和计算解决方案一定是转型底层技术中的重中之重。他坚持核心组件自主开发不动摇,真正的把控产品方向与产品品质,为政企的数字转型提供可信赖底座。对于不少行业,例如金融对IT基础架构的要求极为严苛,而不同细分领域行业及企业对环境要求又不尽相同,只有真正的自主开发才能做到批量场景化定制和商用化应用需求。
同时,SmartX在成立之初,就选择做难的事情,攻克分布式存储这一IT基础架构升级过程中的最大技术瓶颈,并选择对IT能力要求最为严苛的金融行业开始拓展,服务多个金融细分领域的头部客户。目前,SmartX在金融行业超融合软件的市场占有率已位居前列。
提到优势,徐文豪很笃定,在自研道路上摸爬滚打的SmartX有着业界独有的优势条件,他说:“SmartX在核心技术上真正做到了自主研发,解决方案具备高性能、高稳定性等独特优势,以及业界领先的开放性;同时可靠性与业务拓展能力让更多企业客户一开始便想到我们;服务层面,已经建立起7x24小时全时段以及360度闭环服务;而更多芯片、服务器、网络等各相关领域的专业厂商都已经与SmartX构建了良好的本地生态。”
拥抱政策,这是徐文豪对未来做出的期许,也是未来SmartX的坚定方向。他表示,中国厂商在市场规模巨大,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背景下,应该勇于创新,同时加大研发投入,吸引全球最领先的人才,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针对关键领域突破进行整体规划,重点攻关,全面推广。(文/郑伟)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