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到2025年GDP约为14万亿元,创新强省建设取得新突破,创新体系更加完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左右,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4月25日,《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纲要)正式发布。
同日,在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郑海涛表示,“十四五”期间,广东将对标全球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推动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点解决“卡脖子”基础研究和颠覆性研究,实现从0到1的重大原始创新突破。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科技自立自强,明确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十四五’期间,广东科技工作的主要思路是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支撑,坚持‘四个面向’,完善创新体系,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纲,着力打造体现国家使命、具有广东特色的科技王牌军,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郑海涛说。
在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支撑方面,广东将对标全球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推动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着力打造以国家实验室为核心、以省实验室为中坚力量,以各级重点实验室、粤港澳联合实验室、企业实验室及各类专业实验室为支撑的研究平台体系。
广东“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增强基础研究能力,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健全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到2025年实现3个“10%”,即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左右、争取全社会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比重达到10%、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中用于基础研究的支出比重超过10%。
激发企业技术创新活力方面,发挥广东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多、结构好、能力强的突出优势,更加注重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鼓励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积极探索建立科技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广东路径”,加快核心技术和零部件研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打造科技创新人才高地方面,广东将实施更加开放的科技人才政策,创新人才的“引、育、管、用、服”全链条工作机制,发挥市场在人才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优化完善大湾区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将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优化完善粤港澳协同创新机制,开展创新要素跨境便利流动试点;推行项目攻关“揭榜挂帅制”;健全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建设国际知识产权合作中心。
“我们将改革科技攻关项目立项和组织方式,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的科技项目遴选、经费分配、成果评价机制,拓展多元化科研项目经费的投入渠道,实施‘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联动改革,深入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进一步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郑海涛表示。
围绕制造强省建设,广东“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广东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工业产业基础坚实,但还存在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下滑、部分产品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对外依存度高等问题。”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黄恕明表示,接下来,将着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加快数字化发展,以及强化金融对产业发展的支持。(记者 叶青)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