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快带我去打印我的声纹玫瑰!”“我也要用声音把小球浮起来!”“在水下也能打电话?真了不起!”2021年5月22日,中科院海洋信息技术创新研究院暨声学研究所举办了主题为“百年复兴路 科学正当时”的第十七届公众科学日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包括科技成果展示、科普报告、科学实验、科普视频展映、趣味知识问答等内容。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式的要求,声学所首次采取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活动形式,面向线上所有人“开放”,让更多的人了解声学所,感受声学世界的奥妙和声学科学的独特魅力。
为了丰富线上线下活动内容,声学所科普社准备了5场科普报告。“奋斗者”号声学团队的廖佳伟做《奋斗者号万米发声》报告,讲述了如何让“奋斗者”号耳聪目明万米发声、发出时代最强音的故事。《小孔中的声学大智慧》介绍了马大猷院士1975年提出的微穿孔板理论,通过科学家小故事,弘扬了老一辈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有趣的气泡》带大家走进高速微观世界,认识这些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有趣气泡,领略它平凡中的神奇;《语音的奥秘》告诉大家在人工智能时代,科学家们对声音的研究有哪些最新进展;《来自火星的“你好”》与大家一起认识火星上的声音与在地球上相比究竟有哪些不同,火星上的声波有什么特别的用途,探索火星上的声音奥秘。
线下活动同样精彩。近40位青年科技工作者给现场观众介绍了我国自主研制的深海低噪声毛发阻尼阵、合成孔径声纳、指向性扬声器、超声导盲仪、利用喇叭降低烦恼噪声的有源消声器、外科大夫的手术利器——超声手术刀、超声相控阵无损探伤仪、无线无源的声表面波温度传感器、声表面波气体传感器等,通过实验演示讲解其中的科学原理,揭开这些神秘声学仪器的面纱。5G时代及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的体验互动,“捂耳朵的大熊猫”“水下电话机”“声纹玫瑰”以及超声乳化、清洗、雾化、声悬浮的演示与讲解,让观众享受到科技的魅力;纪录片《德高昭然 责任在肩——纪念国防水声事业奠基人汪德昭》,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为我国老一辈科学家心系民族、科学报国的精神感动。
声学所首次举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公众科学日活动,让公众既能体会到面对面的融合互动,也感觉到足不出户就能畅游声学知识的海洋,避免了大规模聚集,尝试了科学传播工作的新模式,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记者 陆成宽)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