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各地科学推进国土绿化。《指导意见》有哪些亮点?国土绿化工作中该如何体现科学性?“十四五”期间将怎样落实科学绿化?在6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刘东生、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司长周远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负责人韩煜、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负责人何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司司长张炜对这些热点问题进行了解读。
从注重数量向数量和质量并重转变
通过持续开展国土绿化,多年来我国林草资源总量持续快速增加,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来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达23.04%,森林蓄积量超175亿立方米,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56%。
“虽然近年来国土绿化成效显著,但我国总体上仍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刘东生指出,一些地方在国土绿化中,还存在急功近利,违背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科学原则和群众意愿搞绿化、行政命令瞎指挥等不科学问题,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以生态建设之名行生态损毁之实的生态形式主义问题。如果任其发展,将影响国土绿化成效,损害国家生态安全和人民生态福祉。
刘东生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绿化工作将由过去注重数量向数量和质量并重转变。为此,《指导意见》从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方面对科学绿化进行了系统谋划,从合理安排绿化用地、合理利用水资源、科学选择树种草种、规范开展绿化设计施工、科学推进重点区域植被恢复等关键环节和重点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技术措施和管理要求。
“围绕‘在哪造’‘造什么’‘怎么造’‘怎么管’等关键问题,《指导意见》从不同的角度对推进国土绿化过程的科学性进行了明确要求。”刘东生举例介绍,在“怎么造”方面,《指导意见》提出,要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与自然恢复相结合,宜封则封、宜飞则飞、宜造则造,“‘封’是封山育林、‘飞’是飞播造林、‘造’就是人工造林,在修复方式上体现自然修复为主。”
“《指导意见》是指导各地各部门科学推进国土绿化的一个纲领性文件。下一步,国家林草局将从科学编制绿化相关规划、优化营造林任务结构、深入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开展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着力提升绿化质量五方面抓好贯彻落实,推进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张炜表示。
合理安排用地防止触碰红线
国土绿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合理安排绿化用地,是推进科学绿化的一个关键点,也是本次《指导意见》的重点内容之一。
“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和国土空间规划,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结构、水资源条件以及土地适宜性等方面,科学划定和合理安排绿化用地。”周远波指出,在农村,要鼓励对荒山、荒地、荒滩、荒废以及受损山体为主的绿化;同时对农村的水旁、路旁、村旁、住宅旁进行绿化;鼓励通过农村的土地综合整治,利用废弃闲置的土地来增加绿地;鼓励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科学规范地因害设防,建设农田防护林。在城镇,要结合城市更新,通过拆违建绿、留白增绿等方式,增加城市的绿地,也鼓励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通过建设用地腾挪、农用地的转用等方式,加大留白增绿的力度,要留足城市的绿化空间等。
“同时,对绿化用地要实行精准化管理。在实施绿化过程中,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禁违规占用耕地绿化造林,严禁超标准建设绿色通道,严禁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种树挖塘。严禁开山造地、填湖填海绿化,禁止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种植阻碍行洪的林木。这些‘严禁’都是在绿化过程中不能触碰的红线。”周远波强调。
因地制宜推进城乡绿化建设
在城市,绿化建设关乎居民的生活质量。据统计,目前,我国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230余万公顷,较2012年前增加近50%。同时持续增加城市公园建设,建成城市公园约1.8万个。
“根据《指导意见》,住建部将积极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对城市受损山体、水体和废弃地等进行科学复绿;还将结合城市更新,推进留白增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加强立体绿化,做到应绿尽绿,不断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碳汇能力。”韩煜表示。
“未来还将打造分布均衡的公园体系,实现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不断完善城市绿地服务居民休闲游憩、体育健身、防灾避险等综合功能。”韩煜表示,要坚决反对大树进城,避免片面追求景观化,节约务实推进城市绿化工作。
在农村,开展绿化美化也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此,何斌强调,要因地制宜选择绿化美化方式,我国农村各地千差万别,要将乡村绿化美化纳入村庄规划统筹考虑、一体设计,不能“一刀切”。
“要增强乡村绿化的多样性,避免千村一面,一个树种种到底。要根据村庄的自然条件和产业特色,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风俗习惯的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宜树则树、宜果则果、宜菜则菜,宜草则草、宜花则花,一定要体现乡村的特色。”何斌说,在农村要慎砍树,注意保护乡村古木、古树、传统树种,保留乡村风貌,春天看花,秋天吃果,让农民有个树荫乘凉聊天,让美丽乡村留住美丽乡愁。(记者 邱玥)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