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中国首个“实时、动态、鲜活”的超大城市运行数字体征系统——上海城市运行数字体征1.0版(以下简称上海数字体征)正式上线,这也是今年上海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各部门及社会大数据资源进一步向数据底座汇聚形成的新成果。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上海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主任徐惠丽介绍,上海自2017年下半年开始经过三年多探索,初步形成了“物联成网”“数联共享”“智联融通”的城市神经元感知体系,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打通了全域数据,全面赋能城市治理数字化。
宏观层面,上海数字体征聚焦城市整体态势和趋势,将各项城市运行体征细分为55类1000多项指标,形成全域覆盖的城市运行泛感知神经元体系。依托“城市之感”,通过218类、1100多万个物联终端,每日采集包括水质、小区出入口安全、养老服务等在内的超过3400万条实时动态数据。
中观层面,上海数字体征聚焦各区和部门,助力城运系统多维度、全覆盖管理。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依托全区数据共享交换体系的有力支撑,浦东全量化纳入所有应用场景体征,并从中提取交通路况、景区客流、门急诊人数、水电气等最关键、最直观、最核心的35个体征,作为区平台重点监管内容。同时,科学运用阈值管理、颜色管理、闭环管理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强化问题感知和态势分析能力,从而能够实时、智能、精准地感知到浦东1210平方公里的城市“心跳”和“脉搏”。
微观层面,上海数字体征聚焦不同的管理单元,着力打通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在虹口区北外滩街道的云舫小区,有一段时间常常发生高空抛物事件,虽然小区里安装了摄像头,但仅能看见物体落地的那一瞬。谁丢的?什么时间丢的?完全无法获知。现在,通过安装高空抛物摄像头,可以运用抛物AI识别算法,精准判断出抛物来自哪一扇窗口。在上海市城运中心的指挥大厅里,大屏还可以实时调看云舫小区的高空俯瞰画面,同时在画面中以AR标签标注物联感知设备、建筑物等静态资源,后台对接实时数据,实时监测是否有异常情况。
下一步,上海数字体征将继续聚焦城市的“人、物、动、态”,梳理内在关系,强化“物联、数联、智联”的底座能力,不断加强信息分析、智能研判、全维认知,为城市全生命周期管理奠定坚实基础。(王子涛)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