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通用飞机产业化发展与关注热点、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论文写作与投稿中的学术不端行为及其防范……6月25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中国航空学会举办首届“智能航空器设计与制造”长江教育创新带博士生创新发展论坛。智能航空器设计与制造相关领域的专家和来自全国46所高校的近400名博士生代表齐聚一堂,开启为期两天的交流研讨。
本次论坛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等专家主讲了一系列高层次学术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闫楚良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曲宁松、《航空学报》副主编蔡斐分别就低空通用飞机产业化、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科技论文撰写与投稿等话题作了精彩的报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单忠德在致辞中表示,南航作为新中国自己创办的首批航空高等院校之一,始终将高水平研究生培养作为中心,逐渐构建了适应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了一批两院院士、学术精英和行业领军人才。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陈子辰教授表示,此次论坛的举办是高校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中国航空学会副秘书长周竞赛表示,此次论坛为航空学会、高校、行业企业、不同专业领域博士研究生之间搭建起了沟通交流的桥梁,为广大博士研究生开展科技创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2020年3月,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建设长江教育创新带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建设以创新为核心,教育为中心,育人为重心的长江教育创新带,支撑引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推动长江教育创新带发展,就是要把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结合在一起。航空器制造是制造学科皇冠上的明珠,代表着制造业的最高水平。航空器制造涉及到最核心的就是设计和制造两个方向,还需要大量的具有跨界能力的领军人才,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论坛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能够在面向国家重大战略的前沿问题中,把人才链、教育链和创新链协调统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施大宁教授说。
据悉,中国航空学会以及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桂林理工学院等高校的领导老师、研究生代表以及来自相关行业企业的代表参与论坛的交流探讨。
25日下午,共有13位优秀博士生代表作了大会报告,围绕大系统多学科综合设计优化、新型航空动力与绿色能源、先进航空材料/结构加工制造、智能安全飞行与控制、人工智能等方向展开研讨交流。
本次论坛是国内首个长江教育创新带研究生学术论坛,共收到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全国32所高校投稿论文154篇。
2020年3月,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牵头申报的“智能航空器设计与制造”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合作体成功获批。合作体汇聚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重点围绕大系统多学科综合设计优化、新型航空动力与绿色能源、先进航空材料/结构加工制造、智能安全飞行与控制等未来航空器关键核心技术,与中国商飞、中国航发、成都飞机、昌河飞机等国内航空领域龙头企业深度合作,资源共享、力量聚合;鼓励和吸引优秀青年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尽早参与或牵头承担重大科研项目、重大技术攻关,在科学实践中育人,在技术实战中成才。
“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论坛,也能厚植博士生的爱国情怀,同时提高他们的前沿创新能力,让他们深入企业、研究所,培养创新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施大宁说。(记者 金凤)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