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备受关注的“数字城市发展中的大数据智能与安全”高峰会在北京召开。作为第九届互联网安全大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次高峰会对大数据开发、应用与保护等热点话题进行论证和前瞻分析。
与会者表示,当前全球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大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正在成为各国经济发展和产业革新的矿藏。我国正在向着数字大国迈进,用数字要素建立数字经济的领先优势迫在眉睫,而大数据的流通和安全治理在数字城市建设中异常重要。
用数字要素建立数字经济领先优势
“数字经济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表示,新基建将加速推动我国数字化转型、网络化重构、智能化提升、产业化升级。但新基建下万物互联,网络攻击将从数字空间延伸到物理空间,对网络安全提出严峻挑战,必须筑牢网络安全防线。
沈昌祥建议,开创安全可信数字经济新生态,构建网络安全主动免疫保障体系。按照网络安全法、密码法、等级保护制度、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制度的要求,进行全程治理,确保体系结构、资源配置、操作行为、数据存储、策略管理可信,从而保障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全国工商联会员部部长张新武表示,人类即将进入数智时代,我国以制造业全球第一的优势迎来弯道超车的机会。能否抓住这个机会,关键取决于能否用好数据要素建立数字经济和数字治理方面的领先优势。
张新武说,随着城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转型,大数据将成为城市发展和治理的关键驱动要素。数字城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数据驱动,非流通无以发展,非治理无以安全,因此推动大数据的流通和治理将变得空前重要。在大数据智能与安全领域的创新水平、技术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等方面,我国的民营科技企业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数字经济紧扣三个要素,即数据资源、现代信息网络和信息通信技术。报告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方面,确定了数字经济的基本范围。
国家信息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吕欣表示,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一要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依靠信息技术创新驱动,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二要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未来更多传统实体经济将走向数字经济,预计5至10年后,将不再区分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所有经济将会成为数字经济;也不区分数字化企业和传统企业,所有企业都会是数字化企业。”360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周鸿祎表示。
周鸿祎说,大规模数据流量将成为我国互联网下一个十年的优势,处于数字化时代的中国正在向数据大国转变,必须牢牢抓住运营和安全两个抓手。首先,大数据核心要解决的不是算力问题,而是在算力基础上如何做数据运营,避免大数据建设陷入算力甚至是技术细节比拼中,未能真正发挥大数据的效能;其次,“数据驱动业务”意味着数据安全直接影响业务安全,面对新旧交织的数据保护问题,夯实网络安全是数据安全的前提。
周鸿祎表示,大数据与网络安全企业应成为数字经济建设与护航的中坚力量,要勇于创新,用大数据、大策略、大思维为数字化发展构筑基石;网络安全行业必须与国家利益高度一致,有未来观、全球观、全局观。
建立大数据安全治理体系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所长助理金波表示,大数据的发展与数据安全相伴相生,大数据的创新应用离不开安全管理。依据数据安全法的规定,首先从多个维度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级,同时设计数据安全级别,便于数据授权。在数据分类分级的基础上,需要实施精细、动态的数据安全访问控制。零信任架构正在引领下一代安全架构的发展,零信任不仅是安全的理念,同样是大数据的理念,为了保证大数据的安全、可信、合规使用,必须采用零信任的思想对大数据体系进行改造。
大数据协同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数据安全咨询总监童磊认为,未来是高度数字化的数字孪生世界,脆弱性前所未有,网络安全风险遍布数字化所有场景。应根据数据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DSMM)框架,从组织建设、制度流程、技术工具和人员能力等四个维度建立“正向驱动”数据安全治理体系。
360集团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邓亚峰表示,大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前提和基础,人工智能激发大数据的价值。未来的数据将以非结构化数据为主,用人工智能技术可将数据转化为信息和知识。
360集团大数据产品事业部产品与营销总经理赵博认为,汽车行业电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共享化“新四化”带来的变革,本质上都是围绕用户体验和用户价值展开,这是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未来,大数据平台将成为车联网时代的基础建设。
据悉,此次高峰会由全国工商联大数据运维(网络安全)委员会与互联网安全大会组委会联合主办,360未来安全研究院与360大数据智能集团联合承办,旨在推动大数据的科技创新、技术攻关、安全生态建设及行业高质量发展。(记者 张汉青)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