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胸鼠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家栖害鼠之一,对农业及工业生产的危害很大,也是重要的疫源媒介害鼠之一。这种鼠过去主要在我国南方地区分布,近几十年,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其分布区迅速向我国北方及高纬度地区扩展,现已入侵到河北省中部、天津、山西省中北部,甚至青海、西藏拉萨、甘肃河西走廊等地,并部分或全部取代当地的褐家鼠,在很多地区成为北方家栖鼠的优势种群,对当地造成新的鼠害威胁。
近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多个单位合作发表研究文章揭示,研究人员利用种群基因组学分析探索黄胸鼠分布区迅速向高纬度高海拔地区扩展的路线和适应机制。
研究团队对采自全国各地的33个黄胸鼠样本的基因组进行重测序分析。群体基因组分析显示,北扩入侵的黄胸鼠明确分为西北和华北两个独立群体,表明其北扩入侵是多起源的。同时,研究人员发现两个北扩黄胸鼠群体的定殖(即一种有害生物进入一个地区后在可预见的将来能长期生存)模式是截然不同的:西北群体为经典入侵定殖模式,即具有较低的遗传多样性和显著的遗传分化;华北群体则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较弱的遗传结构,并未与南方原始群体发生显著分化,同时与南方群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基因渗透现象。
进一步分析表明,缺氧应答和血管生成等相关基因在黄胸鼠高原群体中受到了强烈的自然选择。研究人员利用模拟的急性缺氧实验模型,测试黄胸鼠和褐家鼠对低氧的生理耐受性。结果表明黄胸鼠相较于褐家鼠表现出更好的生理耐受性。
该项研究首次从基因组水平上初步揭示了我国重要害鼠——黄胸鼠北扩入侵的分子机制及其定殖模式,探究了黄胸鼠高原低氧环境下的适应性机制,为防控这种害鼠的进一步入侵提供了参考。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