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李丽云 通讯员 衣晓峰 李盼 高伟达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简称OVCFs)起病隐匿,大多数患者无明显外伤或者仅有轻度外伤,如扭伤、颠簸、平地滑倒等,甚至咳嗽、打喷嚏、弯腰等日常动作,即可引起骨折,因而被人们比喻为“静悄悄的杀手”。这种趋势在绝经后的女性人群中更显著,尤其对老年群体危害最为严重。
由中国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最新发布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诊治专家共识(2021版)》中,我国专家指出,OVCFs正严重威胁妇女和老年人群的健康,但目前诊疗现状不容乐观,需要增强民众和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认识和重视,提高诊治率,完善评估体系;同时加强疾病监测和管理,针对局部及整体系统治疗骨质疏松症,才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降低再骨折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社会经济负担。
有一种“无法呼吸”的痛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逐步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亦逐渐呈现出“水涨船高”的态势,作为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并发症之一,每年约有180万人被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所“压垮”。对此,哈尔滨市第二医院骨外二疼痛科主任雷南伟表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一种“静悄悄”的疾病,要从预防骨质疏松开始,充分引起重视,真正做到“未雨绸缪”。
前不久,75岁的张大妈每次清晨起床后,连续几天都会感觉胸背部剧烈疼痛,咳嗽、呼吸时症状格外严重,尤其翻身起坐时更是痛不欲生,甚至疼到“无法呼吸”、不敢下地行走。家人见状,急忙陪她到当地医院看医生。检查后并未发现啥问题,初步诊断为肌肉和筋膜损伤,于是便回家卧床休息了一周。可没想到情况并未好转,反而加重了。随后,她又辗转来到哈尔滨市第二医院骨外二科(疼痛科)就诊。
根据张大妈的述说,科主任雷南伟教授为她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发现老人下胸段和腰段脊柱叩击痛和压痛明显,鉴于其临床体征,考虑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进一步的X线片和磁共振报告结果证明,张大妈的胸椎T9、T10、T11以及腰椎L2、L4、L5等6个已呈椎体楔形改变,除T11为陈旧性骨折外,其余5个椎体均为急性压缩性骨折,骨密度显示严重的骨质疏松。幸好诊断及时,经过一段时间的医治,老人家现在已能离床活动了。
“隐匿的杀手”才最可怕
雷南伟主任表示,OVCFs发病隐秘,悄无声息,只有1/4的患者有跌倒的病史;对比起来,超过90%的髋部骨折病例有跌倒的外伤史,加上腰背痛是老龄人群的常见病症,通常容易忽视,因此OVCFs病人的就诊率远低于其他骨质疏松性骨折。同时,医务人员对胸腰椎影像学检查也重视不够。一项全球多中心研究显示:65-80岁绝经后妇女椎体骨折漏诊率达34%,60岁以上人群胸片检查时椎体骨折的漏诊比例为45%。低就诊率、高漏诊率导致只有23%脆性骨折病人的骨质疏松得到评估和医治;而在OVCFs形成后的1年内,仅有28.8%的人开始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
雷南伟主任说,低就诊率、高漏诊率经常为OVCFs“制造可乘之机”。实际上,OVCFs的后果十分严重,极易使骨折椎体高度“丢失”,后凸畸形,酿成顽固性背痛,并伴有心肺功能下降和胃肠功能紊乱。椎体骨折出现后,患者由干疼痛、卧床、活动减少,促进自身骨量的“库存”进一步消耗。持续的骨量缺失加之后凸畸形,致使患者身体重心前移,显著增大了脊柱再骨折和其他部位骨折的发生率。不仅如此,骨折和疼痛还会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产生睡眠和心理问题,严重降低生活质量。统计数据表明,OVCFs病人骨折后一年的死亡率远高于普通人群,4年生存率仅为50%。
科学研判,以防漏诊误诊
雷南伟主任解释说,OVCFs之所以被看成“无声杀手”,是因为没遭遇外伤或外伤程度非常轻,就使疏松的骨头像干柴棒一样被压断、扭折了。其临床症状为急性或慢性持续性腰背部、胸背部疼痛,胸椎骨折可伴有肋间神经放射痛,表现为相应节段神经分布区域的胸肋部疼痛;卧床休息时疼痛减轻或消失,但在翻身、坐起、改变体位或行走等脊柱承载负荷时,则会诱发疼痛或疼痛加重,且伴随肌肉痉挛或抽搐。
而严重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特别是多发性椎体骨折,极易扭曲成脊柱后凸畸形,迫使原有身高严重“缩水”;并因为驼背及其胸廓容积的减量,直接干扰到正常的肺活量,令肺功能“江河日下”;同样,脊柱后凸加重了肋弓对腹部的“压榨”,让患者产生了饱胀感的错觉,而使饱感提前,食欲减退,最终演变为营养不良。
雷教授介绍说,OVCFs的体征通常有腰背部、胸背部棘突附近的压痛、叩击痛,伴有胸椎或腰椎后凸、侧凸畸形,腰部活动受限;患者报告的疼痛部位与体检发现阳性的部位可能不一致,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仔细鉴别。临床一般无下肢感觉异常、肌力减退及反射改变等情况,若椎体压缩程度和脊柱畸形严重,可对神经功能构成一定的损害。
雷南伟主任建议,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和骨密度测量结果,可对OVCFs作出初步诊断。这其中,磁共振成像在椎体骨折的诊断中尤为重要。同时,还应注意避免遗漏隐匿性的椎体骨折,对怀疑因继发性骨质疏松或骨代谢异常疾病所致的椎体骨折,需进一步筛查,以防误诊和漏诊。
消除隐患,从源头上做起
如今我国已进入漫长的冬季,冰天雪地,滴水成冰。尤其北方大部分地区暴雪频仍,路面结冻而湿滑,包括这样的环境因素与衰老、疾病和神经肌肉相关的自身因素,极易使老年人跌倒和摔伤。而一旦摔倒骨折却没有及时觉察,就容易埋下二次伤害的后果,甚至发展成隐匿性骨折。特别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其病理基础就是骨质疏松症。因此,积极从源头上应对和防范骨质疏松显得尤为重要。
雷南伟指出,由于OVCFs的病理基础是骨质疏松,手术只针对局部病变,还应进行综合干预,抵御骨质疏松的偷袭,以增加骨量,缓解疼痛,杜绝再次骨折的可能性。为此,雷主任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是健康教育:给予公众正确的健康教育,有助于防治骨质疏松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通过宣教使群众深入了解骨质疏松症背后的成因、OVCFs的疾病特点和相关并发症、骨折的诊疗方法、抗骨质疏松的重要性,以及预防跌倒的具体措施等科普知识;同时让患者掌握自我评估方法和正确的康复锻炼方式,学会疼痛自评、有效呼吸和咳嗽排痰、腰围穿戴、床上轴线翻身、床上移动行走坐卧的正确姿势和技能,以利于早期康复。
其次是调整和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摄入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每周至少2次让皮肤暴露于阳光下晒15-30分钟,充足的日照有益于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还要戒烟戒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尽量不用或减少使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再次是积极开展运动治疗:运动治疗包括肌力训练、有氧运动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及平衡协调功能训练等,旨在增强患者的肌力和耐力,防止骨质疏松症而致的废用性肌萎缩,改善因年龄增长所致的肌力下降,提升患者的灵活性和平衡能力,减少跌倒风险。对干高龄老年人,推荐低强度日常活动及体育运动。而对慢性腰背疼痛的患者,以选择不增加脊柱负重和前屈负荷的伸展运动为宜。
相关知识链接
骨基本补充剂:根据2018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50岁及以上人群除了每日从膳食摄入钙(约400毫克)以外,还需要补充元素钙500至600毫克/天。钙剂选择需考虑其钙元素含量、安全性和有效性。雷南伟强调,充足的维生素D可增加肠钙吸收、促进骨骼矿化、保持肌力、改善平衡能力和降低跌倒风险。
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对于已发生椎体脆性骨折的患者,无论其骨密度检查结果是否达到诊断标准,均应给予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以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质量,降低再骨折的发生概率。雷南伟主任介绍,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按作用机制可分为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其他机制类药物及传统中药等。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