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过国忠 通讯员 黄璐
中国船舶集团七〇二所供图
科技日报记者12月10日从中国船舶集团七〇二所获悉,由该所牵头研制的“奋斗者”号搭载“探索一号”科考船,在马里亚纳海沟完成2021年度第二航段的常规科考应用任务后,已顺利返回三亚基地。这标志着我国万米深潜次数和人数居世界首位。
据随船执行进行技术保障任务的中国船舶七〇二所郑鹏工程师介绍,中国船舶七〇二所是“奋斗者”号研制的牵头单位,在潜水器的总体设计、关键技术研发、集成建造及试验验证等工作中发挥了核心作用。此次,他们主要协助进行潜水器的日常维护。
相关专家认为,作为当前国际唯一能同时携带3人多次往返全海深作业的载人深潜装备,“奋斗者”号的研制及海试的成功,显著提升了我国深海装备技术的自主创新水平,使我国具有了进入世界海洋最深处开展科学探索和研究的能力。
记者了解到,本航次历时53天,开展了“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2021年度第二航段的常规科考应用,主要进行了包括“悟空”号全海深自主式水下无人潜水器、全海深玻璃球和声学释放器等深海仪器装备的万米海试。
期间,“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共下潜23次,其中6次超过万米,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最深区域进行了科考作业。
用专家的话来说:“在本航段中,‘奋斗者’号技术状态稳定,各系统表现优异,所有潜次均顺利完成取样作业任务,潜水器平均海底作业时间达到6小时16分钟。”
基于“奋斗者”号大深度、高精度的作业优势,本航次采集到了一批珍贵的深渊水体、沉积物、岩石,并发现捕获了海参、海星、海葵、海绵等深渊生物样品。这将为对比开展不同深渊特种环境、地质与生命等多学科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样品。
此次,共有来自哈尔滨工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0个单位的60名科考队员参加本航次任务,有17名科技人员首次参加“奋斗者”号下潜。其中,有5名女科学家。67岁的科学家汪建是下潜至全球海域最深处开展万米科考的最高龄科学家。
在航段首席科学家陈传绪看来,今年,“奋斗者”号已累计完成了51次的下潜,建立了5天3潜的高效下潜模式,不但拓展了布放回收适应海况的范围,更是培养了一批潜航员。今后,“奋斗者”号可以带更多的全世界科学家下潜到世界最深处。
本航次期间,参航科学家团队还共同发起《马里亚纳共识》倡议,以建立深渊科考标准化平台体系,以实现深渊科考样本和数据的长期保存与共享,支撑围绕深渊的国际大科学合作。除此,“马里亚纳海沟生态环境科研计划”也同时启动,将邀请国内外研究学者围绕马里亚纳万米深渊科考,协力攻坚深海地球科学系统的形成与演化、生命起源与环境适应、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等重大科学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海试科考,“悟空”号AUV(自主式水下无人潜水器)也下潜4次,潜深都超过10000米。其中,下潜最大深度超达到10896米。目前,世界上仅有5台潜水器能够下到这个深度。
中国工程院院士、太湖实验室主任吴有生透露,七〇二所作为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主体建设单位,经过70年投入发展,已形成较为完整配套的深远海装备技术积累,具有室、洞、池、湖试验等研究条件,拥有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其规模与实力居于相关领域世界的前列。
吴有生还介绍,下一步,基于“蛟龙号”“奋斗者”号等成功研制和科学应用的基础上,由江苏省、中国船舶集团和无锡市政府共同建设的太湖实验室,今后也将在深海装备的力学与声学性能、静动态安全可靠性与经济舒适性等基础共性技术领域,与国内相关优势单位紧密协同,开展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研究,在满足国家在深海领域科学研究、资源开发、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推进深海装备工程化商业应用,助力海洋新兴产业的落地生根、培育发展。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自然》本周出版的“自然指数-年轻大学2021”(NatureIndex2021YoungUniversities)增刊,关注了建校时...
《自然》本周出版的“自然指数-年轻大学2021”(NatureIndex2021YoungUniversities)增刊,关注了建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