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孙明源
近年来,台风“北上”引发越来越多关注。其实,科学界早就观测到了台风数量的变化——20世纪末,登陆华东地区的台风数量增加了,而登陆华南地区的台风减少了。
12月,清华大学近岸海洋动力学研究团队发表新研究成果,揭示了这一现象背后的物理机制。原来,登陆华南地区台风数量减少和登陆华东地区台风数量增加是两个独立的现象,并不是台风登陆地点的简单转移,但这两个现象背后的物理机制是一样的,均可归因于太平洋海表的升温模态。
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气候领域权威期刊《气候学报》上。通讯作者为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讲席教授、清华大学水利系双聘教授余锡平。
论文第一作者、清华大学水利系博士后单楷越解读了科研团队的研究发现:20世纪末,西北太平洋海温出现类拉尼娜升温模态,表现为西部海表比东部升温更快,进而影响了大气条件,导致西北太平洋台风在7-9月生成位置整体向西偏移,且在10-12月生成数量减少。在中国,这两个现象造成的影响分别表现为登陆华东地区台风数量变多,以及登陆华南地区台风数量变少。
“台风活动是一个受到多尺度因子作用的动力学过程,台风生成、运动和登陆等阶段都是重要的研究对象。我们分析发现,台风运动轨迹对华东、华南地区的登陆事件并没有显著影响,台风生成机制有充分的解释力。”单楷越补充说。
研究团队提供的数据显示,台风数量的变化是一个突变事件,而非长期趋势。变化发生之后,登陆华南地区台风的数量水平依然略高于华东地区。此外,全球台风的整体数量水平并没有随全球变暖水平同步增加。
“这一气候变化值得注意。我们的研究限定在华东和华南地区,但是受台风影响的不只有华东和华南。比如2020年,东北地区遭遇了‘巴威’‘美莎克’‘海神’三个台风的袭击。历史上东北地区平均每年遭遇的台风数目是0.2个,也就是五年一遇,可以说一年三个台风已经超出了当地的应对经验。在工程设计标准等方面,不只是东北地区,华东整体对台风的应对能力也不如华南,台风‘北上’造成的危害会更大。因此,理解台风变化背后的物理机制,更好地预测、预报台风变化,并且及时响应变化,对我们国家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单楷越提醒说。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共同资助。
未来,研究团队准备对台风强度、复合灾害等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为我国妥善应对气候变化影响和全面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提供科学支撑。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