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围绕“农业技术赋能食用菌产业,数字技术助力延长农产品文化内涵,提高农产品绿色消费附加值,为农民致富增收注入新活力”主题,北京市农业农村宣传中心推出“走进京郊蘑菇园 探秘小蘑菇里的大产业”科普宣传活动,邀请市民代表、农业专家、摄影爱好者、微博、微信达人等参观北京市顺义区农科所陀头庙示范基地和北京龙湾巧嫂果品产销专业合作社,了解食用菌制棒原料、制棒设备、生产工艺和科普基地建设情况,解密食用菌生产“一高(高效益)两低(低耕地占用、低用水)”绿色低碳循环特点,了解北京市在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做优食用菌产业,带动农民致富增收取得的成效。
30多种食用菌装入菜篮子 满足市民营养健康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食用菌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市场需求十分旺盛,是北京市“菜篮子”中的重要品类。
“十三五”时期,北京市食用菌产业发展面临资源的硬约束加剧、产销端结构性矛盾突出、消费升级衍生新需求等新的挑战。为此北京市食用菌创新团队从基础理论研究、品种选育、技术研发、产品开发、模式集成等方面进行了科技攻关和技术推广服务,在食用菌产业的升级发展中发挥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
顺义区农科所陀头庙示范基地应季蘑菇展示
据了解,随着都市农业结构性调整,近年来北京市食用菌产业规模和总产量呈下降趋势,但种类和生产模式不断丰富。在北京市食用菌创新团队的努力下,30多种食用菌已经装入市民菜篮子,且能满足全年供应。各品种在京郊均有分布,并形成了一定特色和生产规模,如,房山的平菇、杏鲍菇,通州的海鲜菇、茶树菇,昌平的栗蘑、金针菇,顺义的榆黄菇,大兴的大球盖菇、海鲜菇,密云的黑木耳等,极大丰富了本地食用菌市场供应。
“盘中餐”变“眼中景”盆栽食用菌可看可吃附加值高
由于食用菌本身颜色、形态及生长习性的特殊性,做成观赏盆栽既能满足其食用性的需求,又具有观赏性与科普性。在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专家的指导下,市民代表们亲自动手制作食用菌盆栽产品,学习如何在“太空仓”的装置内培养榆黄菇。
在丰富百姓生活的同时,家庭栽培食用菌也为农民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据龙湾巧嫂园区负责人介绍:“利用家庭栽培装置蘑幻太空仓销售菌棒,扣除装置成本,菌棒的价值增长了3-4倍。”
体验灵芝盆景制作
为了充分挖掘食用菌休闲娱乐及科普功能,让食用菌走入更多百姓家庭,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还开展了食用菌家庭栽培模式试验,研发了食用菌与蔬菜盆(箱)式套种,形成了食用菌休闲模式:从可赏、可食的角度出发,开展了套种搭配品类、时机、套种容器的选择,攻克了蔬菜植株与菌类对生长环境需求的矛盾,形成了包括灵芝、平菇等与辣椒、番茄等作物的盆栽、箱栽套种模式,让更多新、奇、特的食用菌走进百姓生活。
此外,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设计了食用菌为主题的一系列科普知识课程,促使形成了食用菌科普教育园、食用菌专题科普课外实践园、食用菌主体采摘园等一批向“生活功能”转变的特色园区,如月亮湖、三宝香、龙湾巧嫂等园区。
种植+文创 二茬灵芝进入“艺术圈”价值翻倍
灵芝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菌类,但二茬、三茬灵芝的药用价值与市场价格相对比较低。园区利用第一茬灵芝作药用,二茬、三茬灵芝做灵芝盆景,以提高其附加值。灵芝盆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利用成熟后的灵芝加工而成的定型工艺品。
技术人员通过人为控制温度、光线及空气,可培育出形态多样、姿态多变的灵芝素材,利用嫁接技术使灵芝形成多种艺术造型,再经过特殊处理保持其形态和色彩,就做成了艺术盆景,创新的手法拓宽了灵芝产品的销售渠道。
“仙草”变“盆景” ,实现了灵芝种植与文创融合,把灵芝带入“艺术圈”,赋予了它更高的观赏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其经典独特的造型和深邃的艺术内涵,在观赏盆景中独树一帜,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欢迎。
工作人员带大家参观北京龙湾巧嫂果品产销专业合作社昆虫博物馆
为了进一步延长食用菌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北京市农业农村宣传中心在本次活动中引入“科普推广+品牌创建+产业提升”体系的摸索研究,邀请专家现场培训讲解,利用数字技术助力产业构建产品之外的附加值,将食用菌产业数字科普体系在企业内部的蘑菇展示环节进行应用,进一步促成数字技术对于企业品牌创建和产业提升的助力拔节。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近日,铅笔道发布了2021真榜•中国最具价值创新企业榜单,九章云极DataCanvas作为国内领先的AI基础...
发表在《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2016)的一篇论文选择了中国10个地区开展了4年(2004-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