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小蛮腰”倒了?
在网上流传着一张图,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形似“小蛮腰”的广州塔似乎倒在路面上。不过在倒下的地方并未阻碍交通,车辆、行人能够正常通行。
其实,横在路面上的建筑物并不是“小蛮腰”,而是湖北黄石市1月6日开始亮灯的广州路跨线景观桥,总长度100米,位于黄石广州路和白马路交叉口,正式的名字叫做“时空隧道”,总投资约2228.20万元,工程费用约1874.96万元。
整体采用了钢网结构,符合黄石市“十里钢城,百里矿山”的形象。由于“时空隧道”形似广州“小蛮腰”,因此当地人又将它称之为“黄石小蛮腰”。
对于“时空隧道”撞脸“小蛮腰”,该项目负责人表示“时空隧道”和“小蛮腰”在设计、结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没有存在抄袭和剽窃,但同时也表示:把广州塔放倒,欠考虑。
广州“小蛮腰”
尽管网友们错将黄石的“时空隧道”,误认为“小蛮腰”倒下,但其实了解“小蛮腰”的设计就会发现,为了避免倒塌,“小蛮腰”的设计团队做了非常多的努力。
广州“小蛮腰”已经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自2009年竣工以来,广州塔已经经历多场台风,其中就包括2018年超强台风“山竹”,台风山竹导致5省(区)的1200间房屋倒塌,近3000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52亿元,但是广州塔却“岿然不动"。设计团队更是放出豪言:再来两个“山竹”,广州塔依旧完好。
广州地区地震少发,尽管如此,广州塔抗震能力仍旧没话说,能够抵抗烈度为8的地震。
抗台风能力,以及抗地震能力如此优秀的背后,是设计师在设计广州塔时所做出的一系列努力。
在设计广州塔之前,设计团队就发现“小蛮腰”的腰部非常容易失稳,在抗震试验时腰部经常出现问题,而小蛮腰的腰部又非常细,这就导致它的支撑钢管无法加粗,而广州塔的空间有限,对竖向重力载荷又非常敏感,要避免控制系统在主塔结构上附加重量。
更为重要的是,一些摩天大楼都需要留足空间用来防震,但是小蛮腰空间有限,留给减震的空间只有不到9米,水平距离±1.2米,而台北101大楼的防震系统给了整整5层楼高。
在这种背景下,防震专家谭平带领团队做了非常多的方案,每一个方案都拿出来讨论,找出问题,改进,之后确定一个最可行的方案,那就是将广州塔内的原有消防水箱质量变成防震系统的一部分,其中用混凝土增加消防水箱的重量,两台水箱注水后总重量达到了1500吨,这样既不增加额外重量,又能够节省空间。
为了更加精准地控制塔身摇摆,在两个水箱上部各自安装了一台重达50吨的直线电机主动控制装置,能够根据塔身摇摆的精确数值,自动调整运动模式,进一步降低塔身的摇摆幅度。
现在在我们看来,广州塔的防震设施似乎是“理应如此”,但实际上这套系统非常复杂,一丁点的改动都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大量的设计和计算,所幸最终的结果是好的,广州塔成功经受住了特大台风的考验。
除了抗台风、抗地震之外,小蛮腰抗雷电能力也非常强,它不止一次被人们观测到被雷电击中,但小蛮腰却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这主要归功于小蛮腰塔顶的尖状物体,就是它主动吸引雷电,将其引入到闪电通道泄放,使其不会对建筑物本身造成威胁。
由此也可以看到,“小蛮腰”除非人工拆除,自然因素下倒塌还是非常困难的。
总结
事实上,黄石的“时空隧道”虽然形状上与“小蛮腰”非常相似,但是结构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时空隧道”是横向结构,结构更加稳定,设计时不用考虑过多的抗震,而且这里台风少,几乎也不用考虑防台风措施,所以这两者确实在结构上有所不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