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曾经有“四大文明古国”,但是保留至今的只有中国,其他的文明早已湮没在漫长的岁月中了。因此中国的文化底蕴可以称得上是世界第一,而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也陪伴着璀璨的中华文明跨越了千年之久。中国人从来不信“无用之神”,更加相信自己的“祖宗”,所以墓葬在中华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千古一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其生前有着富丽堂皇的寝宫,死后也要将其一同带去地下“极乐世界”,因为深入人心的丧葬文化,其墓葬规格更是惊为天人。那么现代技术都无法挖掘的秦始皇陵地宫,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秦始皇陵地宫
在介绍秦始皇陵地宫之前,先来看看整个秦始皇陵。它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边的骊山北麓,其发现的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根据文献考证,它的修建时间约从公元前247年到公元前208年,总计历时39年。
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的秦始皇,对于自己陵寝的修建可是用了不少的心思,前后投入进去的人力物力不计其数。
秦始皇陵的占地面积为56.25平方千米,相当于十几个足球场这么大。这可能就是千古一帝的豪迈吧,相对于其它皇帝狭小的墓葬,秦始皇干脆直接将自己的皇宫直接复刻了一份。
秦始皇陵的地宫呈矩形,高度约为15米,东西长度50米,南北宽度80米,距地平深度约为35米。这一地宫正是秦始皇修建了39年的陵墓,现在大家前往旅游开发出来的部分只是周围的一些零散陪葬坑,真正的主墓至今都没有发掘。
有关于秦始皇地宫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史记》,其中是这样描述的,“始皇初继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万人,穿三泉,……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从这一描述就可以看出,修建这座地下宫殿耗费的人力物力,而仅凭着人力修建出来的秦始皇地宫,隐藏的秘密显然不止于此。
我国开始勘察这一雄伟地宫的时间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但是由于当初的考古设备和能力都有不足,所以勘察大多只局限于表面。待到1986年时863计划的提出,考古人员才对秦始皇地宫进行了详细探查。这之后的十几年之中,人们相继发现了许多秦始皇地宫的神奇之处。
段清波
1998年,担任秦始皇帝陵考古队队长的段清波,带领着考古队针对陵墓地区近300万平方米的区域进行了勘察。先后发现了陪葬坑将近20座,还发现在地宫当中规模巨大的排水系统以及地位仅次于秦始皇主墓的“中”字形大墓。总的来说,随着勘察的不断进展,有关秦始皇地宫的未解之谜也更多地涌现了出来。
“水银为海”的奇观
有关秦始皇地宫最热门的讨论话题就是其中是否有水银,更有不少观点认为秦始皇用水银在地宫当中制造出了一片“海”。《史记》当中就描述了水银为海的奇观,“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换句话说,秦始皇不仅要将自己的寝宫搬到地下陪伴着自己长眠,还要在地下造出与人间一样的山川河海供自己的“灵魂”观赏。这样来看,果然是“有权任性”,死后也要享受到与生前一般的待遇。
当然我们提到《史记》主要是因为它是最早论述秦始皇地宫的文献,后来的不少文献当中也有对于水银为海的记载。比如《北堂书钞》当中的《礼仪部·冢墓》就有关于水银为海的记述,清代诗人袁枚的诗中也有着“水银为海卷身泻,依然鲍鱼之臭吹腥风。”
因此,水银为海成为了秦始皇陵地宫的标志性特征。许多人觉得这是一个谣言,毕竟秦朝的水银炼制工艺还非常的落后,怎可能开采并炼制出这么多的水银放入地宫呢?可是1981年时考古学家使用了地球化学探矿方法测试后,确实发现在地宫当中有着“汞量异常”的现象。
常勇、李同《秦始皇陵中埋藏汞的初步研究》一文指出:
使用勘察地球化学中的汞量测量方法在秦始皇陵墓封土表层中发现了很强的汞异常,面积达12000平方米。
可见,水银为海的描述可能并不是空穴来风,在秦始皇地宫当中确实存在着大量的水银。这之后又进行了多次测量,新的测量结果显示,地下汞异常的强弱也是有变化的,在东侧最强,南侧其次,而西边和北边则基本没有异常。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我国的水系和海洋分布情况,确实是东侧和南侧的水源更加丰富,并且直面大海。因此,秦始皇极有可能是按照这种水系地形分布的差异,造出了“地下水银海”。
《秦始皇陵研究》一书中认为:在测知的12000平方米的强汞区内,假如水银的厚度暂以10厘米计算,则墓穴内水银藏量的体积为12亿立方厘米。那么,根据计算,始皇陵内藏有水银的理论数据应为16255.2吨。
那么,如果水银存量真如上文所说,秦始皇又是从哪里弄来了这么多的水银呢?这就要提到一位奇女子,她就是巴寡妇清。巴在这里是巴郡的意思,而清是她的名字。这样一个寡妇得到了秦始皇的优待,不仅让她在咸阳客居颐养天年,还表彰她为贞妇,专门修建了“怀清台”。
仔细考据巴寡妇清的家室就会发现,她的家中十分有钱,而更重要的是她“家里有矿”,这个矿正是丹砂矿。她家时代经营丹砂生意,而丹砂又名为汞砂,是硫化贡的天然矿石。结合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和炼制仙丹爱好,再加上对于地宫水银海的原料需求,不难看出,他礼遇巴寡妇清正是因为她可以帮助自己炼制出大量的水银注入陵墓。
丹砂矿
秦始皇陵地宫被盗过吗?
说完水银为海的谜题之后,我们似乎都已经可以想象到地宫中壮美的奇观。可是要知道这个地宫已经跨越千年了,在这几千年之中,世界日新月异,无数朝代更迭。而历史上有过许多盗墓活动极为猖獗的时代,在这样的盗墓影响下,可谓是“十墓九空”。那么秦始皇的地宫是否也已经被盗墓贼光临过了呢?
经过相关仪器设备对地宫勘测的结果来看,秦始皇陵地宫的两边确实存在着两处盗洞,其直径约为1米。但是深度远不及地宫主体,据悉盗洞最深处距离地宫仍有200多米,可以看出盗墓贼动过心思,但是碍于地宫的面积和深度太大,所以最终还是失败了。
也许有人听说过刘邦控诉项羽的罪状的言论,其中就有提到,项羽在攻城之后找到了埋葬秦始皇的地宫。驱使着士兵将其中的金银财宝纷纷掠走,最后还放了一把火将地宫彻底烧了。后来的文献更是对这开始只有寥寥数语的描述进行了丰富,比如说形容大火烧了90多天,项羽打开地宫时看到了有金色的鸟飞出等等。
历史毕竟都是人编撰的,所以真实性有时又待考证。而对于这种开始寥寥几句却越传越丰富玄妙的史实,一般都是有杜撰的成分在其中的。根据现代遥感技术等现代技术的勘察来看,秦始皇陵地宫在这千年间从未被盗,仍旧保存完好。
至于说项羽曾经盗过秦始皇的墓,这种说法不够准确。确切来说是项羽找到过地宫附近的陪葬坑,因为据现在发现的兵马俑陪葬坑情况来看,有不少人俑都被人为地破坏过,身上也有火烧的痕迹。
长明不灭的“鱼油灯”
在古代,人们认为死去的人也需要“灯光”来照明。因此传言在陵墓当中有着长明不灭的油灯,可是什么油制作出来的灯才能亮几千年呢?许多人认为在秦始皇的地宫当中也有着长明不灭的油灯,这些油灯是由鲸鱼的脑油制成,可以持续燃烧几千年。
不过,秦朝时就已经具备了猎杀鲸鱼的能力了吗?显然,在我们看来是不太可能的,虽然秦始皇曾经数次派遣人前往海边寻找仙人和仙丹,所以看到鲸鱼也很正常,但是想要猎杀这种海洋中的庞然大物是很难的。再者,即使真的猎得鲸鱼,使用其脑油炼制成了油灯,地宫当中的氧气也不足以使它“长明不灭”。
也有学者猜测,秦始皇地宫当中的灯更有可能是“夜明珠”。因为如果真的是鱼油灯,如何猎杀鲸鱼并且制作出这么多油灯又是一个解不开的疑题。
有关秦始皇陵地宫的传说
秦始皇痴迷于寻找灵丹妙药以求得长生不老这件事是世人皆知的,虽然最终他并未如愿,但是他肯定是相信“灵魂永存”这一说法的。所以,有关秦始皇陵的传说也随之诞生。
据说如果居住在骊山的脚下,就会在深夜时听到钟声和士兵们厮杀的声音。这个钟声的来源也有着各种说法,其中一种与我们前文中提到的水银为海也有关。相传秦始皇的棺椁并不是木质的,而是铜制的,因为密度的原因,它可以漂浮在“海面”上。而棺椁撞击地宫当中的金钟就会发出响声,并且撞击之后秦始皇的灵魂就会再现,登上骊山的最高点俯瞰他曾经拥有的疆土。
不过,这些都是流传于世间的传说,肯定是经过后人添油加醋修改后才得出的。大家听到的时候切记不要深信不疑,一切迷题只能等待发掘之后才能解开。
暂时不会发掘
如果说上世纪时我国的相关科技不够发达,因此不足以发掘秦始皇陵地宫,但是到了现在按理来说我们已经具备了发掘的实力了。但是发掘一事并没有大家想象的这么简单,以已经发掘出的兵马俑为例,它们刚刚出土时都是有颜色的,只是因为考察和发掘得不到位,导致其暴露之后很快就氧化变成了如今灰扑扑的样子。
地宫当中的各类宝藏想必比陪葬坑当中的兵马俑更加贵重,而我们在不确定能否将它们保持全貌之前都可以说不具备发掘条件。再者,按照国家文物局的规定,不能主动发掘帝王的陵墓。因此,当下对于秦始皇陵地宫仍旧保持着以保护为主,勘察为辅的态度,并不会发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AMD公司日前宣布,AmazonWebServices公司(AWS)现已发布专为云中高性能计算工作负载而打造的全新Amazon...
据报道,一份内部备忘录显示,谷歌母公司Alphabet给予了谷歌(Google)以外的其他子公司(OtherBets)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