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平 科技日报记者 魏依晨
“我爸过的是美国时间,我睡觉,他出来工作,我上幼儿园,他回家。所以常常见不到,他不会给我讲睡前故事。虽然他很少陪我,但是他是让我骄傲的父亲,他像超人一样在城市的上空,成就万家灯火……”一篇网红作文引起网友的点赞和热议,让人心酸的背后却是一段段鲜为人知的铁路爱情故事。
这名小孩的父亲是赣深高铁一名桥梁工,他们经常要“天窗”作业,很少有时间陪家人,这份工作离不开家人的支持。他们的生活从黑夜开始,爬高山钻隧道、与危石危树打交道是铁路桥梁工的日常。
春运首日1月17日深夜21时30分,7名桥梁工正在会议室内进行班前点名、布置工作和学习规章:从带多少作业工具、哪个作业门进出到作业任务有哪些,负责人都布置得一清二楚、事无巨细。28岁的工长宁建平向记者介绍:“昌赣特大桥全桥健康监测系统综合应用传感技术、物联网、云计算、地理信息、卫星导航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了集荷载源监测、结构监测、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处理、报警与评估为一体的智能化健康监测系统,共设置25个监测断面、455个传感器。每次检查要对不同编号的锚头周围进行仔细测量。所有裂缝及动态位移、监测数据以0.01毫米级别来评估,细微如发丝的变化都要严密检查和监测。”
开完班前会,7名身手敏捷的小伙迅速将20多件检查机具搬上车,宁工长带领工友们开始通宵“天窗”作业。所谓“天窗”,就是等到夜深人静,最后一趟高铁列车进站后,将线路全面封锁,工程技术人员上道对高铁设备进行检修维护。
23时10分,抵达昌赣高铁赣江特大桥附近,清点工具、拍照上传、等候施工命令……严格按照高铁作业流程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宁建平反复叮嘱:“所有进入高铁线路的人和机具,必须原样带出,这是铁的纪律,进去前拍照,出来后再拍照核对,这是对执行纪律的严格闭环。”
23时30分左右,封锁命令下达。小伙子们迅速行动,通过段安全调度指挥中心远程授权的“秘钥”打开栅栏门,争分夺秒地干了起来。将所有机具搬上作业小车,他们还得推车在线路上走行近1公里路才能到达今晚作业地点。
“今天作业项目:检查大桥索塔塔体和桥梁墩台设备。”90后青工卓林胜个矮敦实,笑着说,“爬楼梯是我矮个的强项,平时坚持锻炼今天可大显身手了。”检查120.6米索塔塔体,首先考验的就是爬楼梯的体力。工友们不但自己要注意安全,还要保护好携带的检测设备。塔内480级爬梯有的是螺旋上升的斜坡式简易梯、有的是直上直下的竖梯,中间又无休息平台,每次工友们需要手脚并用花费近1个小时才能够艰难到攀爬达塔顶。索塔内作业空间封闭,内部狭小,作业爬梯一次只能上下一人。抵达塔顶要仔细察看避雷装置和航空障碍灯,确保夜间随时显示信号。每一次上至塔顶,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次挑战,站在仅15平米塔顶作业面往下看顿时觉得心惊胆战,4级以的河风吹起割脸。
宁建平说:“我们每季必须全覆盖检查一遍,要上至120米高塔顶,从桥面通过132级爬梯下至40米处墩底对墩台进行全方位检查。梁内空间密闭,涂装油漆味刺鼻,而且常年闷热,即使是三九严寒,豆大汗珠也不断从工友们的脸上滑落下来,有时工友还得租船对6个水中的桥墩进行检测。”
1月18日凌晨4时,工完料净,走出线路,锁上栅栏门,核销封锁命令,才算完成一天的工作。每次回到工区,“桥梁医生”们衣裤早已被汗水浸湿。在常人眼里陪心爱的人看星星,那是一种非常浪漫的事情。但在这群90后“星星”男孩心中却是一种奢望,更多的是一片执着、一份艰辛、一种付出。他们每月都要对赣江特大桥进行一次例行检修,攀爬120米大桥塔顶享受超大风力的“摘星”之旅,孤独行走茫茫夜色中遥望万家灯火。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第七届Car Symposium中欧汽车产业链CEO峰会将于2022年4月22日在中国北京举办,与2022年第十七届北京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