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完自拍会关注多少人点赞,发完语音会自己点开再听一遍,一旦自己制造了冷场就会很难过,怕没人回应不敢在群里说话,自认为存在感薄弱......”
这些描述,你中了几条?
一直以来,上面这些现象被作为“社交形象焦虑”的具体表现在网上广为流传。此言一出,众网友纷纷留言表示躺枪,认为自己是“重度患者”的也大有人在。
这条引起强烈共鸣的微博,在后续传播中流变成“有一种病叫社交形象焦虑症”。“病人”们纷纷对号入座 | weibo.com
别找“病友”了,这不是病
然而,从专业角度看,所谓的“社交形象焦虑症”只不过是言过其实的调侃,而并非官方认可的心理疾病。在社交网络平台上期待点赞、回复和转发并不羞耻,期待落空而产生的轻微焦虑情绪也并非“病发”。 这些举动中所弥漫着的“快来关注我”的渴望,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眼中,不过是人类最中坚的基本需求。
微博上提及的种种“症状”, 与其说是焦虑症表现,不如说是低自尊引起的正常行为。与人们在生活中提到的“自尊心太强”中的“自尊心”不同, 在心理学上,自尊(self-esteem)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态度以及价值评判——高自尊人群对自己的认识更清晰,评价更中肯;而低自尊人群对自己的认识不稳定且更消极,在人际交往中存在更多问题。
“自尊低”不是病,但比得病还难搞
在社交中,主动向他人暴露自身相关信息的行为被称之为“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这一概念最早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西尼·朱拉德(Sidney Jourard)提出。给人留言透露心声,在公共平台上发自拍等等,都是自我表露的形式。适当的自我表露会加深了解,建立安全感,从而获得稳定和高质量的关系。
自拍一张发微博~ | Elle
但是自我表露也存在两个风险,既得分人—— 避免在那些不友好和不值得信任的人面前过多表露;又得分地方——比如有些人特别反感公开的求爱、求婚,你在公开场所进行表白就不太合适。在没有社交网站的年代,低自尊的人不喜欢自我表露,他们害怕暴露自己的缺陷,从而受到他人轻视和诋毁。
而 社交网站的出现降低了以上风险。网上社交不像现实生活中的交谈,人们并不需要立刻做出回应,低自尊者可以深思熟虑找个最合适的答复。发表在《心理科学》上的一项研究证实了这一点。研究者找了80名Facebook的用户,让他们填写自尊量表,并分别评估在Facebook和现实生活中表露自己的安全指数。结果提示, 低自尊的人觉得在Facebook上表露自己更安全。
PC Magazine
看样子,低自尊的人似乎应该能在社交网络上会收获更满意的人际关系。事实上,社交网络刚兴起的时候,很多人也的确表达过此类乐观估计,认为网络的匿名性会鼓励那些害羞、孤独的人,社交障碍患者和低自尊的人群表露自己。
但是目前看来,这种想法似乎太过乐观:一方面,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特别是熟人社交圈,比如微信朋友圈的出现, 匿名性慢慢在消解,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压力已侵袭网络交流。另一方面,评论、转发、点赞以及阅读数等反馈的及时、多样与量化,也 增加了低自尊人群在社交方面的焦虑情绪。
在这种压力下, 由于低自尊人群非常在意自己在他人面前呈现出来的形象,所以他们会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做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一项研究表明,低自尊的人经常变换自己社交网站主页内容,比如隔一段时间就换一下主页背景,删掉原先发的一些照片或状态,取消对某些人的关注……等。
社交反馈的压力使低自尊人群更加注重自己在他人面前的形象
其次, 低自尊人群在社交网站上所发消极状态比例相对更大。研究表明,低自尊的人会在网上发布更多负面状态,如悲伤、愤怒、挫折和焦虑等。而陌生人的评分则显示,人们更喜欢“正能量”传播者。如果一个人自尊比较高,经常发送积极的状态,朋友们会对他偶尔的负面状态比较敏感。换句话说,朋友给予更多关注的,通常是你“一反常态”时所发的状态。因此,低自尊人群常态化的消极状态,反而得不到所求的关注。
在社交网络上,低自尊的人最“不招待见”的还有一条:2015年发表在《人格和个人差异》上的一篇研究表明, 他们会发很多与恋人相关的状态——以期通过别人的回应来确定自己的幸福。这种“秀恩爱”的倾向似乎也不利于人际关系和谐。
烧烧烧!!!
面对“低自尊”,我们该怎么做?
不管印象管理的压力是否依托于社交网络,低自尊人群在社交中出现的问题还是要回到自身找答案。 对自己的消极评价,改变了低自尊者的注意偏向,使他不再关注与对方讨论的话题内容,而是想掩盖自己的不足,避免让他人发现。因此,当他人对自己的某些方面做出评价时,他会非常敏感——因为他太看重自己的“表现”,所以对于一些人来说,与低自尊者交流本身是缺乏乐趣的。
其次, 低自尊者在遇到挫折,比如得到他人负面评价时,会将原因归结于自身稳定的特质上,比如发信息给别人没有及时收到回复,他可能认为是自己的卑微、“存在感薄弱”而导致他人的漠视,而不去具体分析各种可能性,比如收件人也许手机没电或忙于其他等。
在获得负面评价或被关注度未如期待时,自尊较低的人容易只归咎于自身的性质 | shuttlestock
最后,对自身评价的不稳定会使低自尊者过分依赖他人的看法,将生活的主动权拱手于他人。这些都带来了社交焦虑情绪,比如过分关注他人看法,唯唯诺诺不敢表达自己,不能很好处理人际摩擦等等。
怎么破?负面情绪和秀恩爱的状态当然可以发,没必要在这上面压抑自己。 但是可以在发状态之前简单想一下,自己发这条状态的动机是什么:是发泄情绪和分享幸福,还是为了得到关心,或者通过别人的赞确认自己喜欢现在的恋人?如果是后者,试着克制自己那么一两次,慢慢来;其次,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内容”上来,就事论事,对错都具体分析,不要什么都上升到对自己的人格和能力评价上,让自己在交流中更轻松。
学会忘却“自我”,把事情做好, 通过经历去认识自己,而非他人。慢慢地,自尊自然就会爬上来,人际焦虑感就会下降,也会收获更优质的友谊。
至于多听几遍微信语音、总是刷新看自拍照有多少人点赞……这些顶多有点浪费时间的小习惯本身,就随它们去吧。
一个AI
“可我发完语音从来不敢听,觉得自己声音好难听,这是什么病?”“是声音太难听的病。”
作者:装大雷
编辑:Calo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