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过国忠
面对前所未有的产业振兴、能级跃升、区位质变、政通人和之势,如何把常州打造成为打造高端高质高新硬核产业集群、长三角产业中轴和国际化智造名城?
在2月7日江苏省常州市“全市产业发展大会”上,该市推出《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并将在“十四五”期间投入500亿政策性基金,进一步深耕实体经济,推动优势产业链式发展、地标产业强链、新兴产业拓链、未来产业建链,培育出一批特色地标产业,重振常州昔日制造产业雄风,成为万亿GDP之城。
常州作为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重要发祥地,制造业一直是城市发展的最亮特色、最大优势、最强竞争力,曾经凭着“小桌子上唱大戏”的胆气、构建出以“九条龙”为特色的工业体系,创造全国“中小城市学常州”的辉煌。
近年来,常州在加速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和汽车核心零部件、新材料等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不断壮大,并加快布局发展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八大高成长性产业,重点培育碳纤维、动力电池、光伏等一批产业集群。
目前,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400家左右,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位列全省第一方阵。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8807.6亿元。
尽管常州产业和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但对比国内先进城市,常州产业仍明显存在一些“短板”,创新能力仍需提高、产业布局仍需调整;发展空间亟待拓展、创新经济亟待培育。
用市委书记陈金虎的话来说,“常州既有着厚实的制造业先发优势,更有着敢于创新的优秀基因。但面对城市之间的竞争已重归产业‘主赛道’,常州要实现‘破圈突围’,跑好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必须珍惜新一轮最好的‘时’与‘势’,全面落实‘532’发展战略,走好‘创新驱动、制造立市、产业强市、质量兴市’发展路。”
创新强则产业强,产业强则城市强。常州提出,要聚焦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空天信息等八大高成长性产业链,鼓励技术自主和模式创新,争创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到2025年,全市创新水平各项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倍增,工业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2万件;培育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50个以上,上云企业数超2万家;全市工业规模总量超2.5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43%左右,培育3个以上规模超3000亿元的产业集群,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6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0%。
为此,常州《实施意见》中明确要求,要坚持把创新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加快形成以创新驱动为主的新发展格局;要充分发挥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赋能作用,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要围绕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等10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集中力量培育和引进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以及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积极构建绿色制造标准体系,推行绿色制造、循环制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资源能源综合利用率等。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常州还发布了《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其中在加快长三角产业中轴上,全市“十四五”期间将安排500亿元以上政策性基金,旨在撬动8000亿元以上社会资本投入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提升产业发展能级上,对新获评的国家级产业集群给予集群促进机构最高100万元奖励,对机评审的集群内重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单个集群累计奖励最高可2000万元;实施“登峰计划”,对营业收入首次超1000亿元、500亿元、100亿元的企业,分别给予最高1000万元、500万元、200万元奖励。
在常州企业家眼里,这些新政策既涉及产业创新和载体建设,也兼顾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无论是对于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以及重点产业发展,都将起到提增信心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供图:常州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