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陈 曦
“人造雪是假雪”“天然雪比人造雪更好”“人造雪会消耗水资源”……在北京冬奥会各项滑雪比赛的赛场上,人造雪在保障赛道安全性上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在赛场外它却莫名其妙地被打了“差评”、背了不少“锅”。
还好,已有多位国际知名雪上项目专家站出来为人造雪正名。专家们一致表示,人造雪在世界各地被广泛应用,无论是以天然雪还是人造雪为主建造的赛道,其技术要求和安全标准都是一样的。
与用化学物质造的假雪不同
“冬奥会使用的人造雪不是假雪。”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张海洋说。假雪是利用凝胶等化学物质,通过某种工艺,制成视觉上接近雪状的“雪”。这种假雪耐高温,不仅外形和真雪很像,摸上去也凉凉的,有真雪的感觉,可用在装饰品、纪念品、模型中作为布景使用。而人造雪是通过造雪机,模拟自然雪形成的过程,将水变成雪。
只是由于没有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让冰晶发育和生长,因此人造雪多呈现白色、不透明的近似球状或圆锥形,很难呈现天然雪那样星状和多枝状的形态。
有利于保证比赛公平
人造雪和天然雪无好坏之分。不过,人造雪的雪质稳定性更强,更有利于保证比赛的公平性。
根据美国滑雪协会推出的《赛道专家培训手册》,包括造雪在内的所有工作几乎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确保运动员无论出发顺序在前还是在后,都能享受到公平的赛道条件。简而言之,这种公平条件体现为——雪道足够硬。不过,将雪道变硬并非易事,为了方便硬化操作,赛道上的雪质本身就得具有相对稳定的物理特性。
“由于天然雪花呈扁平状,落地后相互交织在一起,因此积雪孔隙率高、密度低(自然新雪的密度为0.05克/立方厘米—0.15克/立方厘米)、硬度低,还非常松软。”张海洋介绍,而人造雪为近似球状或圆锥形的密实晶体,形成的积雪孔隙率低、密度高(密度高于0.5克/立方厘米),硬度和强度等力学参数远高于天然积雪。
不会浪费水资源
冬奥会需要如此体量的人造雪,而人造雪的主要原料是经过净化的水,这些水来自池塘、湖泊、地下水等,那么造雪会带来水资源的浪费吗?
“造雪并非单纯地消耗了水,所造之雪会再次回到自然界水循环之中。如果对赛场周围相应小流域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融雪将大部分回流到水库之中。”张海洋说,此次北京冬奥会,都设有完善的水循环机制,所有用水都处在闭环之中,人造雪融化后会得到较好的循环利用。纵观全球雪场,多数也会充分考虑水资源循环利用问题。
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严家蓉曾表示,滑雪场会优先利用收集贮存的天然降水、地表径流等作为人工造雪的水源。
比如,在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云顶场馆群、古杨树场馆群建设有11个露天蓄水池、地下雪融水收集池,以及小景观湖,它们的总蓄水量达到了53万立方米。围绕节水,两个场馆群采用了高效的节水智能化造雪系统和造雪装备,能够根据外界环境变化,动态保持最佳的造雪效率。用这种设备设施和智能化系统,节水率达到了20%左右。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微软本周发布了适用于安卓和Windows设备的全新MicrosoftDefender预览版。目前,该应用仅在美国可用,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