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高德纳咨询公司(Gartner)的数据,到2022年,人工智能将为全球创造2.9万亿美元的商业价值和62亿小时的劳动生产率。人工智能在经过60余载的漫长探索后,终于迎来了第三次浪潮,开始不断地与应用实践紧密结合。
人工智能专业成“新宠”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据统计,在新增备案专业名单中,有包括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在内的95所高校新增了人工智能专业。据悉,这是自2019年3月全国35所高校获首批人工智能新专业建设资格后,人工智能连续3年成为了“爆款”专业。
从政策层面来看,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早在2017年国务院便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建设人工智能学科”,具体包括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布局,设立人工智能专业等。
“虽然我国在人工智能方向论文数量和引用、专利申请量方面已经是世界第一,发展了多项领先技术,但是我国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原创算法、高端芯片和生态系统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信息与控制学院张开华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高校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主阵地,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人工智能前瞻性基础研究,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来支撑智能化发展。”
机器人助力人工智能场景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抽象的学术概念终究无法实现可延续的商业价值,人工智能的落脚点最终还是要归于应用。在探索如何将人工智能与应用实践紧密结合的道路上,机器人则为人工智能的场景落地提供了很好的落脚点。
在人工智能落地机器人方面,一些应对动态环境、多模态人机协作等难题正在被逐一攻破;一些人工智能的新方法,正在应用到多层机器学习、多模态感知、操作、规划等机器人高层功能。同时,也孵化培育出了一批有具有代表性的智能机器人创新企业。
“机器人让人工智能‘走出’实验室,走进场景应用的‘练兵场’;同时,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又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技术支持。”国内知名服务机器人企业中智卫安相关负责人表示。据悉,专攻智能楼宇商用服务机器人赛道的中智卫安,正是依靠多年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技术沉淀,强势建立起企业技术壁垒。
推动“AI+机器人”深度融合
据了解,中智卫安在产品规模化应用条件下,结合前端实时分析能力和后端数据处理、AI融合能力,不断深挖楼宇场景的需求,从而实现系统上的自我、持续学习和场景的自适应应用能力。
同时,中智卫安通过算力分解、数据融合和共享计算,保障机器人在应用前即可掌握场景特征并模拟运行,应用过程中动态调整导航控制和调度策略,使机器人从单兵作战变为集团作战并持续学习和升级,保证运行效率、服务效率和服务安全。此外,通过自研语义网关和NLP中控,可实现商用场景语音功能的快速迭代和提升,保证语音交互技能的友好终端体验效果。
从最底层的关键模块设计,到中间层的数据获取、处理、分发和分析,再到最高层的应用开发上,中智卫安都进行了布局和探索,并已经实现了数据上的互通互融,正在向更深一步的底层芯片和顶层实时控制运营服务系统上发力。
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以中智卫安为代表的的机器人企业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机器人产品应用为目标,不断探索新商业模式,推动“AI+机器人”的深度融合,助力人工智能释放更多、更大的实用价值。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HIP 2022是西班牙最大的面向酒店和餐饮行业人士的HoReCa(Hotel+Restaurant+Cafe)展会,已于3月7日至9...
作为业内领先的闪存解决方案品牌之一,雷克沙(Lexar)刚刚推出了一款ProfessionalUSB-C双槽读卡器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