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爱凌在冬奥会上的表现可圈可点,她一边用流利的英语和优雅的姿态回答各国记者的问题,一边又可以津津有味地吃一个韭菜盒子。
正如跨文化专家,英耐商务英语培训公司董事长苗祥波所言:真正的跨文化能力,是能够与很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合作,既能在演讲台上慷慨陈词,又能到工地车间与基层聊天,既能穿西装吃西餐,又能穿裤衩吃地摊。
多年前跨国公司来到中国,忽然发现很多在别的国家行得通的做事方法到这里不灵了,需要变通,那就需要管理人员更多了解中国文化。当前中国企业出海浪潮一波接一波,很多企业出去之后发现,在中国做事的方法到了海外未必行的通,需要变通,需要更多的中国外派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去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
中国企业到了海外,如果跨文化能力缺失,轻则丢脸,重则赔钱甚至惹上官司。
一家做烤炉的企业,想打造新的品牌进入美国市场,给自己的烤炉起了一个漂亮的名字叫“YOYO Grills”,结果发货几百台到美国,还花钱做了宣传,最后只售出了5台。原因是什么呢?美国消费者酷爱户外活动,烤炉也是基本上必备品,但“YOYO Grills”这个名字太女性化,而的使用者往往是中年美国大叔,想想都觉得不搭,难怪没有销量。
有些企业到了海外违反当地的用工政策,或者管理人员太简单粗暴,还会被员工告上法庭。
跨文化能力是可以培养的。一个人并不一定需要像谷爱凌那样从小生长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只要拥有开放的心态,愿意去学习,就有机会成为跨文化能力高手。
苗祥波认为,跨文化能力的提升,要经过三个阶段:了解、理解、化解。
了解:一个人,一个企业(其实最后还是落实到人)到了一个不同的文化环境,需要去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政策法律、历史文化、宗教信仰。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不去了解,照搬国内一套,很容易犯错误。
理解:基于对当地的了解,还要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对方,为什么是这样?比如很多外国人不理解中国的春节假期和春运,而很多出海企业不理解欧洲人尤其是南欧人夏天要休很长时间的假期,而且放假期间几乎不管工作。其实这背后有传统文化的影响(春节的重要性、大家庭的传统),还有习惯与法律的原因(欧洲有些国家给员工每年30多天假期,而夏天也是孩子放假的时候)。
化解:如果了解了欧洲人的漫长假期,也理解了背后的原因,作为欧洲分公司的管理者或者欧洲客户的供应商,你会怎么做?让欧洲人在放假的时候继续回邮件接电话?想法不错,但基本上不现实。也许更好的办法是提前做好计划,安排好时间,把该做的工作和该确认的事情在放假之前搞定。
学习一种新的文化,就是做出改变。而改变是痛苦的。但是如果保持开放的心态,保持好奇心,就会更容易接纳文化的不同,也会在出海的过程中更加有效。
跨文化的能力不是悬空的,对于大多数人和出海企业来说,它的基础是语言,英语或者当地的语言。如果语言关没有过,即使你对海外文化有了解,但是在跟当地人合作的过程中,或者需要翻译(隔了一层),或者有话说不出,最后效果大打折扣。
英耐商务英语在过去十几年里,为数千家在华跨国公司和中国出海企业培训过十几万名员工,帮助他们提升英语沟通能力和跨文化能力。
“我们公司的使命是助力卓越企业国际化。企业国际化的过程中,英语沟通能力和跨文化能力是看不见的拦路虎,是企业国际化过程中必须提升的能力。”苗祥波说。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