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丁琛团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侯英勇团队和郭剑明团队、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团队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赵健元团队联合,对116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进行了蛋白组、基因组、转录组和磷酸化组测序分析,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既往病史、生存情况进行整合分析,描绘了我国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蛋白基因组表达谱,发现了肿瘤特异性通路和激酶。相关研究近日发表在最新一期《血液与肿瘤学杂志》上。
全球范围内膀胱癌已经成为常见肿瘤。2020年,膀胱癌全球新发57万例、死亡21万例。膀胱癌最常见的组织类型是膀胱尿路上皮癌,约占90%;按照浸润特征又可以分为肌肉浸润膀胱癌(75%)和非肌肉浸润膀胱癌(25%)。膀胱癌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膀胱电切术、放化疗、靶向和免疫治疗,但目前人们还缺少对膀胱尿路上皮癌蛋白层面上的分型分析。
据悉,此项研究通过大队列样本,描绘了我国人群的膀胱尿路上皮癌多组学图谱,鉴定到了膀胱癌中常见的突变。这一成果还描绘了我国人群的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蛋白基因组表达谱,发现了肿瘤特异性通路和激酶。研究团队利用蛋白组数据进行分子分型,发现了每个分子分型特异性的激酶。通过对非肌肉浸润膀胱癌和肌肉浸润膀胱癌的整合分析,研究团队还发现了驱动非肌肉浸润膀胱癌浸润的潜在机制。另外,该研究也描绘了膀胱尿路上皮癌免疫分型的特征,为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和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