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北上广,还是回老家?当毕业生们还在社交媒体上“蹲一个宜居城市”时,一则#金华连续3年引进大学生超10万名#的话题引发不少网友的关注和讨论,作为一座既非省会又非“网红”的城市,如何撞到这届毕业生就业的“心巴”?
01.金华,不只有火腿和电商,还有制造业和人工智能
提起金华市,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金华火腿”和电商行业。根据《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中国十佳宜居城市评选,在16届评选中,浙江金华市共上榜13次,成为国内上榜次数最多的,名副其实具有历史底蕴、宜游宜居的城市。
除了“宜居”的吸引力,金华市还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城市”。2018年恰逢国内各城抢人大战的时机,金华当时仅有5.8万大学生,随着“智选金华”等从住房、福利、推进创业等人才扶持项目的推进,金华市主攻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多个现代新兴产业,施展一系列招才引智工作才迎来了2019年起每年招引10万大学生的成绩。
在58同城上,每天约有2600家企业在招聘人才,发布5.6万相关职位招聘,同时有16万求职者在找工作。6月金华地区的活跃招聘企业包括,浙江正方交通建设(公路工程行业)、万里扬(汽车零部件行业)、浙江衍生数智科技(人工智能双创)、浙江鼎恒矿业(非金属矿采选业)、金华春光橡塑科技(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浙江致远工程(建筑工程)等,热招岗位包括普工技工、物流仓储、司机交通、销售、人事行政等,这也充分体现了当地制造业、人工智能等行业招工的旺盛需求。
另外还有国际知名的福特、零跑科技、众泰、吉利等整车企业,苹果和小鹏汽车的电池供应商欣旺达、五菱新能源使用的巨江电源均在金华兰溪投资设厂;还有康恩贝、科兴生物、花园生物等多家知名医药上市企业。高端制造业不断涌入,令金华市迎来了发展机遇。2021年,金华GDP首次突破5000亿大关,以9.8%的经济增速,排在全浙江第一。
“宜居+有钱”,“毕业生出去一火车,回来三火车”的新动向在金华上演,也让毕业生求职者和企业方实现了真正的双向奔赴。
02.毕业生开始走进工厂,就业不一定只看北上广
不仅是金华市,现实中,越来越多大学的就业重心,下沉到制造业发达的新一线或二三线城市。
据58同城、赶集直招《2022年毕业季调研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对于00后毕业生而言,为了个人发展,更倾向前往杭州、西安、长沙、成都、青岛等新一线城市就业。其中与各地人才政策紧密相关。
东莞市明确要打造至少6个千亿级的产业集群,形成多点支撑的产业体系;杭州政府官网发布的《全日制本科和硕士学历人才落户政策》中提到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硕士研究生,在杭落实工作单位并由用人单位正常缴纳社保的可以落户杭州市区;为集聚产业人才推动高质量发展,江苏也频繁出台人才政策,在人才引进与购房补贴上加重筹码。
随着国家“制造业强国战略”的推进,各地接连推出相关政策,促使新能源、汽车制造、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人才需求高涨,近两年长三角地区正在成为吸才的主要阵地。
58同城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企业招聘最旺盛的是普工/技工类职位,大批制造业岗位呼吁高技能人才加入。对比2020年同期,2021年12月东莞、石家庄的招聘需求和求职需求增速,均排在前列。
当目光不再聚焦北上广,下沉或是另一种选择。一些原本被忽略的行业,也在用发展潜力吸引新一代年轻人的关注。
去年,互联网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动,“双减”政策出台直接影响到了教育行业,裁员仿佛成为一夕的决定,加之疫情影响,互联网如临寒冬,裁员由一两家企业演变成行业调整常态,各大企业都在追求组织架构增质提效。
结果自然影响到求职端,年轻人开始重新审视互联网行业的工作经历对未来的职业选择的影响。
0.3 进厂工作不丢人,月亮和六便士都要有
工作不意味着失去生活,逃离了大厂,远离精神内卷和内耗,或许是一种新的开始。
除了招聘“风向”的转变,二三线城市更高的生活性价比、更小的生活压力,年轻人求职观念的改变,也成为毕业生放弃北上广“大厂”,转战“车间”的重要原因。
在社交媒体上关于“大学毕业在制造业工厂做文职很丢脸吗?”的讨论中,有网友留言,“我巴不得去工厂做文职,现在大型工厂环境都特别好,文职做办公室和CBD没区别,而且有食堂、宿舍和班车,郊区自己租房子也不贵,不觉得工厂有啥不好的。”
这一则留言收获了超500位网友点赞。此外,“不丢人”“赚钱开心就好”“本教培老师被劝去工厂做文员”等评论也塞满了评论区。
事实上,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化工厂早就摆脱了“脏乱差”的标签和千篇一律的“流水线作业”,薪资也愈发可观。
此前58同城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能源/矿产/环保为这届毕业生实际税前薪资水平最高行业,月薪9500元,汽车/生产/加工/制造业为9326元,仅次于金融行业。
也正因此,“深圳00后女孩拿下广东省汽修大赛一等奖”“上海高材生卖面爆火”等话题霸榜热搜,向外界展示了新一代“打工人”的就业新选择。
小林在金华市武义县的一家门厂里做表面质检,提到自己的工作,小林字里行间都透着自豪,“质检这份工作非常重要,每天八个小时,但凡经手我们的产品容不得出差错。工资是保底的,一个月下来有7000左右的工资,有时候也会过万。”当问到工作中让他收获最多的事,小林不好意思地搔了搔头,“质检工作有的时候没那么忙,我就会在空闲的时候学习修门补漆,去年十二月份,附近一家门厂里有很多门爆漆了,要修补表面油漆,那个厂长就来我们车间找到了我,让我帮忙修补,大概有60套门,我花了十五天的时间把它门全部处理完毕,厂长给了我3000元的修补费用,再加上原本的工资,就月入过万了。”
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小林并不觉得在工厂有什么丢脸,他很乐观,也很享受当下,人生很短暂,工作之余有足够的时间陪家人,对他而言就是生活。
写在最后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时至今日,社会不断迸发的新需求,已催生出足够多元化的择业观念,让“进厂拧螺丝”从一句自我调侃,逐渐变成年轻人的真实选项。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