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双减”政策经历2个学期、2个期末考、2个寒暑假,目前校外培训机构有效压减,培训市场大幅降温;校内普遍实现课后服务“5+2”全覆盖,强化了作业管理、课后服务水平、课堂教学质量“三个提高”。2022年8月零点有数发起的系列民生政策公众评价数据显示,“双减”的关注度仍然处于高位,家长疑虑尚存,“双减”有序推进仍需近中长期对策配套,应把加强对政策的深度理解放在重要位置。
“双减”受到的关注度高,部分家长疑虑尚存。实施一年后,“双减”政策的关注度仍处于高位,66.6%的公众关注“双减”,在12项“近年推进的公共政策和相关服务举措”中处于第3位;高关注度下,“双减”百分制下的加权满意度得分79.21分,在12项政策中处于11位。
附图1 “双减”在12项公共服务措施中所处的评价位置
调查显示,不满意群体的疑虑主因在于:认为“双减”会导致“躺平”,焦虑孩子未来不能获得好的发展和就业;部分学校减、部分学校不减,自家孩子不补课、别家孩子“变种培训”,这可能导致新的教育结果不均;学校课后服务内容和质量没有达到预期,焦虑孩子成为政策“小白鼠”;同时,长期依赖学校和校外培训“双轨教育”的家长,对“双减”后如何管理孩子的时间和进行素质培养感到迷茫。
对孩子教育辅导能力有限的人群更为焦虑。数据显示,月收入5000元以下、无固定收入、无业失业、初中及以下学历群体对“双减”关注度更高,满意度却更低;高学历、高收入等掌握更优社会资源的“三高群体”则对“双减”更加满意。
附图2 对“双减”政策关注度和满意度人群画像
进一步分析家长焦虑根源,一是对学生减负,但中高考政策和教育评价机制不改革,“孩子会被教育高铁高速甩出”的担忧;二是就业市场“看学历、看名校”现象以及家长“唯分数、唯学历、唯升学”思维都尚未转变,担忧孩子现在减负将来就业前景有隐忧;三是部分家长对所在地方学校教育质量和教育均衡本来就信心不足,担心“双减”及其执行面的差异会加大这一不均衡性;四是学历较低、收入较低家长对“双减”后需要更多参与孩子时间管理感到无措,焦虑如无校外培训介入,自己孩子靠读书出息的可能受阻。
基于上述发现,零点有数建议,当前考虑的对策应把消除社会焦虑,提升家长信心,加强对政策的深度理解放在重要位置。第一,把已出台的中考命题、育人方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等配套措施加入“双减”明白卡;第二,开展“双减”后学生发展与时间管理的典型案例经验宣传,让部分相对缺少家教社教经验与能力的家长有可以学习借鉴的具体标杆;第三,对“双减”后的作业设计进行统一规范和引导,避免学校间产生以作业为代表的新的教育不均衡;第四,建立社区、妇联、共青团、公益基金会等组织对教育的配合机制,补充家庭教育和家长“自教育”的不足。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