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煤集团红柳林矿业公司高质量发展纪实
陕西神木,一座冉冉升起的“能源新都”。在距离神木市滨河新区不到6公里的坐标轴上,矗立着一座千万吨级现代化大型矿井——陕煤集团红柳林矿业公司。它犹如一颗闪亮的煤海“明星”,折射出新时代中国煤炭行业践行使命担当,推动矿山高质量发展蝶变升级,智能绿色低碳发展的奋进历程。
驻足回眸,十年一瞬。十年来,该公司在扼颈般的发展困境中,发扬新时代陕煤人“三特”“六争”精神,一斧一斧辟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以“931”高质量发展战略为目标,以“红柳文化”引领一流,以“三个示范”争创一流,以九大指标体系支撑一流,奋力打造“行业第一、世界一流”现代煤炭企业。
裂变的巨大能量,喷薄而出的是新时代中国煤矿“智能”“绿色”示范先行的高质量发展“样本”。浴火重生、破茧成蝶的背后,走过了怎样的非凡十年?
以时间为序,回看砥砺奋进的这十年,一张底色鲜明的高质量发展画卷徐徐展开——百米井下,滚滚乌金“一键”飞涌,煤炭开采智能高效;从矸石成山到矿在园中的生态蝶变,绿色成为美丽矿山“调色板”;采煤不见煤,低碳清洁生产,优质产能持续释放……该公司在大战大考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跑出了高质量发展“加速度”,为全国煤炭行业、陕煤集团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
勇于拓荒,转型中奋进的十年
2005年,陕煤集团发出战略北移号召,瞄准了资源禀赋的陕北榆林地区。2006年9月,红柳林矿业公司开工建设,2011年竣工验收,正式投产,创造了当年投产、当年达标、当年回本的“红柳林速度”。矿井井田面积138.3平方公里,可采煤层6层,矿井地质储量19.54亿吨,核定生产能力1500万吨/年,2021年核定产能核增至1800万吨/年,成为陕煤集团旗下单井生产“超级矿井”。
2022年前三个季度,该公司原煤产量同比增长11.25%,掘进进尺同比增长29.22%,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4.14%。煤炭销量连创新高,单日发运电煤、化工煤5万余吨,扛牢了国有企业煤炭保供的政治之责。一张张成绩单的背后,蕴含着行稳致远的高质量发展思路。
发展向来不是一帆风顺。2014年煤炭行业迎来了寒流,市场低迷,煤炭需求乏力,销售困难。在整个行业进入低谷的这一时期,该公司同样也面临着困境。如何纾困解难,由‘疲’转‘兴’成为一道难题。
2014年至2020年,六年时间里,该公司在清洁高效利用、标准体系、技术创新、体制改革等方面实现重点突破,彻底走出传统‘挖煤’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从理念升华到制度建设、再到实践检验,走出了一条以特色企业文化为引领,精细化管理为支撑,挖潜增效内控成本多轮驱动的转型升级之路,逐渐从“产能规模型”向“提质效能”型转变。
2016年,该公司乘着“互联网+”的东风,利用互联网平台,推行“互联网+”销售模式。同时,成立煤炭销售价格委员会,积极走出去外拓市场。一年时间里走访企业170余家,自主开发客户84家,拉运煤炭342.42万吨,占总销量的23%。“通过外出调研,1至11月份,煤炭产品综合售价较年初计划有所提高,上涨幅度达55%,经济效益显著提升”。该公司市场营销部负责人记忆犹新。
2020年,该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审时度势提出了“三个示范”创建目标,即“智能协同”“绿色立体生态”“井下空气质量革命”三个示范矿井创建。安全发展、绿色发展、高效发展、智能发展、创新发展、精细发展、人本发展、共享发展、廉洁发展九大发展指标体系建设,推动“智开采”和“绿生态”比翼齐飞,让全面建设智能高效、绿色低碳的“行业第一、世界一流”现代化矿井之路越走越宽、越行越畅。
攻坚克难,奋进中奋发的十年
地面操作人员一键启动控制按钮,百米井下,采煤机滚刀飞转,滚滚乌金倾斜而下,沿着皮带机源源不断运送至储煤仓。这是公司智能化生产过程中的一幕,这样的场景该公司已经探索了十年之久。
该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常波峰用“点、线、面”来形容过去十年智能化矿井建设的探索之路。先在一个综采工作面进行试点,再逐步推广到整个综采环节,最后实现产、运、销等全矿井全生产要素的智能化。
2011年,该公司依托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与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煤炭综采成套装备智能系统”,于2012年,率先建成了全国第一个7米大采高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填补了行业内大采高智能化综采空白。2013年,《7m超大采高综采成套技术与装备》荣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2014年,大采高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持续完善,实现了煤机、支架等单机自动化,机头机尾超前支架全面应用。
“在持续推动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建设过程中,我们取得了6个方面27项技术成果,为后续智能化矿井建设积累了经验。”该公司智能化部负责人说,到2020年年底,已经建成9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智能化采煤率达97.7%。
与此同时,该公司同步推进智能化洗煤厂建设。在洗选环节,建立了设备在线状态监测系统、自动配煤系统等11个智能化系统,实现了无人化生产、生产数据实时查询、自动配煤入洗。
智能化成效显著,洗煤厂用工量缩减近一半,每年可节省费用2190万元。得益于此,该公司一跃成为全国智能矿山建设样板。2020年11月成功入选国家首批71处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名单。
2020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8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到2035年,各类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构建多产业链、多系统集成的煤矿智能化系统,建成智能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执行的煤矿智能化体系。
“这意味着矿井智能化建设,要从单一生产要素的智能化走向采、掘、机、运、销多要素、多环节智能协同之路。”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宏介绍说,对于红柳林这座“年轻”的矿井而言,这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
在“智能协同”示范矿井创建目标引领下,该公司将智能化的目光投向更多领域。积极与华为煤矿军团、王国法院士团队等展开产、学、研、用合作,围绕装备、网络、IT基础设施、智能应用以及综合管理五个方面,制定了红柳林智能矿山总体规划,一批批智能化项目开工建设!一个个智能化成果瓜熟蒂落!
截止目前,该公司已建成智能作业管理系统、智能掘进系统、生产调度管理系统、智能化灾害防治系统等34个智能化子系统。智能化广泛应用,实现了减人提效。矿井生产人数由359人降至190人,掘进进尺单月突破1700米大关。智慧运销助力矿井铁运煤销量突破千万吨大关。
该公司携手华为煤矿军团打造的矿山工业互联网平台成功入选“2022特色专业工业互联网50佳”榜单,在全国煤炭行业、陕煤集团尚属首次。
“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实践,平台服务功能日趋完善,覆盖了智能综采、智能主煤流、智能选洗、等多个智能协同串联场景。”该公司智能化部负责人介绍说,依托于数据中心、云平台、井下工业环网等基础设施,一个智能化感知、智慧化决策的智慧矿山正付诸于现实。
在该公司煤炭发运现场,运煤车辆一字排开井然有序,随着AI智能装车机器人装车完成的提示音响起,运煤车辆缓缓驶出矿区。“AI智能装车机器人是整个智慧运销管理的子项目之一,已经顺利运行了近一年,35吨的装煤量仅需15秒就可以完成。”该公司市场营销部负责人兴奋地说道。
舍我其谁,奋发中奋勇的十年
青山环绕,绿树成荫。2022年6月6日,该公司立体生态修复示范园中,一场踏绿而行的“喜迎二十大·助力安全月”职工健步走活动正如火如荼。职工们的欢声笑语,潜藏在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意中。
“晴天一脸灰,雨天一身泥。”这曾是该公司职工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如今的红柳林矿区,草木竞荣,工业广场、园林步道错落有致,大花萱草、格桑花等植被遍布,矿区生态画卷愈加色彩斑斓。
“以前在矿区稀稀松松的种植着有几颗柳树,两年时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连原来工业厂区以南1公里堆放矸石的荒沟里都种满了花草树木。”矿工子弟王东见证了红柳林矿山的绿色蝶变。
十年间,随着煤炭资源的深度开采,对矿区周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加之,陕北地区干旱少雨、地表植被稀松,生态环境不堪重负,采空区沉陷、矸石堆积成山,矿区周围布满“生态伤疤”。
“构建绿色矿山,首先在于解决矿区周边生态问题,立足塌陷区治理修复,因地制宜构建绿色生态屏障,实现井上下绿色低碳协同发展。”谈及绿色立体生态治理时,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宏说道。
2018年8月,该公司对肯铁令沟村委会因采空区沉陷部分受损道路进行了修复,恢复南一盘区肯铁令沟河道两岸耕地灌溉渠道,先后完成 30000余亩塌陷区治理,治理率达到 90%,采煤区生态修复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2020年6月至今,该公司利用科技助力绿色立体生态跨越,矿区生产生活场景实现了低碳化运行,一组组数据令人振奋:建成井下磁分离矿井水处理系统,处理能力达33600m?/天矿井水处理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形成良好的矿区水循环模式,矿区生活、生产用水实现100%自给自足;“井下空气质量革命”课题研究,同心旋流湿式风机、截割尘源封闭式抑尘技术等多项新装备、新技术的落地应用,综采工作面总尘降尘率得到有效控制,由42.7%提高至72.7%。
绿水青山正成为矿区职工的“幸福不动产”。“我们以矿区主干道绿化为框架、观赏树木为点缀、板块绿化为园景,通过绿化带补植花灌、乔木,利用见缝插花、立体栽植等多种造景方式,仅2021年新增绿化面积236.52亩……”该公司规划发展部负责人介绍说,矿区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了职工的幸福指数,让职工真正体验“开门见绿,推窗见景,出门进园”的高质量工作、生活品质。
“在绿色生态矿山的创建过程中,要融入更多的文化因素,将煤炭文化体验、生态旅游和景观园林相结,把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宏表示,“十四五”期间,公司将以自然、生态、可持续思想为指导,以“一带、三区、多组团”的形式,创建“高山草原+林果经济”绿色发展品牌,打造生态+科普+休闲+旅游示范科普基地,从而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立体生态“新格局”。
面向未来,奋勇中奋飞的十年
十年的砥砺奋进,迎来了诸多“高光时刻”。先后荣获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全国特级安全高效矿井、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全国绿色矿山、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状等多项国家级、行业级、省部级荣誉;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环保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红柳林”品牌荣获中国煤炭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中国著名品牌,“红柳林”品牌系列产品被评为中国煤炭行业市场用户首选品牌。
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人才支撑。特别是近年来,该公司布局人才地图,聚焦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和“三个示范”矿井建设所需专业化人才要求,构筑人才强磁场,千方百计扩大人才总量、提升人才质量。
2021年,一场轰轰烈烈的人才培养大幕拉开,红柳林“百十一”青年英才开发培养训练营开营。培育出了诸如范国涛、钟凯等一大批优秀青年职工,成该公司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如今钟凯已经成长为一名党支部书记,他所在综采一队党支部《“红”心融煤海》党建案例成功入选“(2022)全国企业党建创新优秀案例”。95后研究生学历的范国涛,同样在岗位上发挥出了光热,荣获中国煤炭教育协会“2021年煤炭行业建功立业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
建设初期,该公司便涌现出了乔伟正、任保利、凌鹏涛等一大批创新型领军人才。凌鹏涛说,自己从一名普通工人逐渐成长为技术员、主任科员、技术总监,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公司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离不开该公司所搭建的成长平台。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公司着眼于提升薪酬分配、福利待遇、生活环境水平等方面,让各类人才享受高质量发展红利……”该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常波峰说。2012年首届创新状元王宝贵,创新成果25项,获奖价值50万元西安住房一套,刺激着每一位职工的心弦。十年来,该公司累计申报全员岗位创新项目3180项,申报国家专利183项,创新效益超过21.4亿元。
“如何培养人?怎么培养人?是该公司领导班子的“心头事”。搭舞台,唱好人才“主角”戏是关键举措。“我们围绕核心人次推行MBA学历提升、大学生轮岗等‘青’字工程,开展‘金牌技术员’大赛,成立‘任保利国家级技能大师及劳模创新工作室’综采、掘进、安检、一通三防等技术教研小组,加强高层次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该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介绍道。
全国技术能手、陕煤劳模、“陕煤杯”2020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安全仪器监测工金奖获得者李王平,2021年陕西省“陕北矿业杯”煤炭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安全仪器监测工一等奖获得者汪智智,2022年陕西省首届“三秦工匠杯”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综采维修电工和瓦斯检查工决赛暨陕煤集团“神南产业杯”煤炭板块职业技能大赛安全仪器监测工一等奖获得者连宝……十年间,诸如此类高技能人才始终活跃在该公司安全生产、技能攻关、竞技赛场等各条战线上。
勇创一流,奋飞中奋起的十年
一年企业靠产品,十年企业靠品牌,百年企业靠文化。如何让企业文化入眼、入脑、入心、入行?如何能增强职工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为客户、职工和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从“五园”落成到“太阳石”打卡新地标……翻开“红柳文化”建设“里程表”,该公司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的奋起路程清晰可见。
“讲好红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这是我们开展好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力之源。”该公司党委工作部企业文化专干说。
据了解,在该公司领导班子有一个共识,就是“红柳文化”立足于丰富的文化传承、发展历程、深植进程,以文化凝聚全员思想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为打造“行业第一、世界一流”现代煤炭企业提供充足的思想养分和文化支撑。
“红柳文化”不仅是一个符号,更是一种传承、一种精神。2020年,面对新形势,该公司以战略思维、时代要求和发展眼光,坚持“树立标杆、提升形象”“凝聚人心、砥砺奋进”双轮驱动模式,以企业文化软实力激活争创一流的内生动力。在弘扬和传承陕煤集团“奋进者”文化、“三特”精神、“北移”精神基础上,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将企业文化迭代升级为“红柳文化”。
“红柳文化”是该公司企业文化的冠名,是践行陕煤集团“奋进者”文化的特色成果,是丰富生产经营管理实践的产物,是以沙漠植物“红柳”所具有扎根漠北、耐寒抗风、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强大生命力和坚强品格,形象表现红柳林人坚守塞北、顽强拼搏、超越自我、勇创一流的崇高品格和奋进精神。
“红”,就是红色的信仰,认真贯彻落实中省重大决策部署和陕煤集团发展战略,红心向党,传承红色基因,一颗红心,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坚定拥护“两个确立”,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传承红色奋斗精神。
“柳”,就是绿色的希望,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五碳发展”,积极推动“双碳”战略,立足零碳转型,坚持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发展,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还大自然美丽与价值,建成新时代中国智能绿色煤矿示范基地。
一流创建是远景,美好多姿是情怀,顽强拼搏是性格,绿色智慧是特色。独木不成林,一花不成春。新时代的红柳林人,将坚定奉行七大核心理念,全面推进“红柳文化”落地生根,勇争第一、勇扛红旗、勇创一流,让红柳花开,让绿柳成林,使红柳林矿业公司这颗塞北煤海中的璀璨明珠更加光耀夺目。
近年来,该公司坚持以文铸魂,注重在文化深植中找抓手、搭平台,让“奋进者文化”“红柳文化”抬眼可见、驻足可观,不断加深文化认同。先后建成党建文化园、廉洁文化园、家庭家教家风文化园、安全宣传教育文化园、绿色生态文化园“五园”;建成创客大讲堂、太阳石影仪室、智能化调度指挥中心、智能化大师工作室等多个特色展厅和阵地;精心设计了墙体喷绘、文化长廊、宣传橱窗、腾飞雕塑等,投入使用文体中心及25个基层党建文化阵地,使“红柳文化”成为社会、行业走进红柳林、认识红柳林、了解红柳林、传播红柳林的“文化窗口”。2022年6月6日,新落成的“太阳石”新地标,让来访嘉宾和全体职工家属身临其境了解煤炭历史,接受煤炭文化的熏陶。
接下来,该公司将携手中国煤炭学会,推出《探秘太阳石》《开发太阳石》《太阳石铸青山》《百变太阳石》“太阳石”科普丛书,让社会、行业重新定义煤矿与矿工,充分展示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之变、新时代矿工幸福生活之变。
未来,该公司将按照“挖掘、规划、打造、提升”的要求,推进“红柳文化”的文化衍生,深入挖掘其蕴含的时代价值和丰富内涵,大力讲好“红柳故事”,全面展示“红柳文化”,宣传弘扬“红柳文化”,让“红柳文化”更加亮丽多彩,让全社会从“平凡的世界”中认识到一个“不平凡的世界”。
十年,是一次华丽的转身,更是新征程的起点。站在“十四五”新起点,煤炭产业方兴未艾,该公司将以“勇争第一、勇扛红旗、勇创一流”的奋进姿态,秉持“锐意进取、担当尽责、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引领行业变革、产业变革,率先蹚出一条“争第一、创唯一”高质量发展新路。未来,聚焦陕煤集团矢志世界一流能源企业,紧盯“931”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不松劲,以新业绩、新突破、新作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拓国帅)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