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农业技术是我国十六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之一,发展转基因是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重大战略决策。近年来,转基因技术蓬勃发展,对缓解资源约束、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产品质量、拓展农业功能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公众对转基因的安全管理还不够了解,对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还存在疑虑和担心。近日,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黄昆仑就转基因的安全管理话题展开分享交流。
黄昆仑教授在采访中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沿革以及我国转基因技术水平的发展现状。他指出,转基因技术自1996年出现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当前,全球有29个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其中包括25个发展中国家,4个发达国家。商业化种植量最大的转基因作物为棉花、大豆、玉米和油菜。目前,全球转基因棉花种植面积达到棉花种植总面积的 78%,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占 76%,转基因玉米占30%,转基因油菜占29%。可以发现,转基因技术实际在农业生产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对全球的农业产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黄昆仑教授谈到,我国非常重视转基因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国转基因技术发展实际处在全球第一方队之中。在产业化方面,我国的转基因棉花解决了棉铃虫的问题,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很大收益。目前,转基因技术还广泛应用在抗虫和耐除草剂的品种中。此外,一些健康产品也逐步走向市场,例如高油酸的转基因油菜和大豆、含有OMEGA-3脂肪酸的转基因大豆等,这些产品实际对于人的心血管病具有很好的改善和调节作用。“未来,可以预见转基因技术,特别是基因编辑技术和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将会使得转基因食品种类更多,有利于农民,有益于我们的消费者。”
谈及公众对于转基因技术的种种疑虑,黄昆仑教授认为,任何一个新技术的出现总会受到各方面的质疑,这是一个正常现象。通过几十年来的发展,人们已经看到了转基因技术在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碳排放问题、环境问题等方面的广阔应用前景。政府应充分把握转基因技术,积极制定相关业政策,引导转基因技术产业化,规范转基因安全评价,在法律法规上要进行完善。而科学家则应该做更多科研工作,加强原始创新,规范研究过程,同时还要做好科普,让大众可以更好地认识转基因技术,认识这项技术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和帮助,从而为转基因技术的科研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对于目前我国转基因的安全管理,黄昆仑教授介绍说,我国在转基因技术发展初期就开始考虑安全性方面的问题,随着转基因棉花研究的进步,我国在2002年成立第一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到2021年成立了第六届转基因安全委员会,包括76名委员,其中16位院士、2位长江学者。据了解,安委会所有委员均为正高级技术职称,研究方向涵盖遗传发育、分子育种、植物生理、作物栽培、植物保护、畜牧水产等农业领域,生物技术、基因组学、动物医学、疾病预防、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过敏原检测等生物学和医学领域,食品安全、营业健康、食品毒理、食品微生物学等食品领域,转基因检测、生态环境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植物检疫等生态环境领域,体现出“多领域多学科”的特点,保障了委员组成的代表性和科学评价的权威性。
作为转基因安委员的委员之一,黄昆仑教授提到,安委会主要工作是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进行科学方面的评估,同时也为政府监管提供一些技术支撑。另外,由于安委会的委员领域涉及较广,也会给政府提供包括国际贸易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技术咨询。
黄昆仑教授认为,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转基因安全管理标准更加严格。“我们国家对于所有的转基因产品,都要求研发者、研发单位必须提供全面的安全评价资料。同时,我国还会组织符合验证等相关工作,对一些重要且涉及到安全方面的指标,要开展一些重要的验证。然而在美国,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是由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美国农业部、环保署来管理,他们只要求研发单位和研发者提供全套的安全评价资料,不再对任何一个参数进行复合验证。欧盟情况也是类似,但是欧盟实际会对个别重要的参数进行复合验证。所以,从这方面来讲我国转基因安全管理更严格。”黄昆仑教授说。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