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伊始,《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23 年“十大突破性技术”正式发布,“文生图”赫然在列。此后几个月,Stable Diffusion, Midjourney, DALLE-2 等 AI 绘画模型风靡全球,无数人用简单的提示语创作了数以亿计的图像,生成式人工智能暴风骤雨般的洗礼毋庸置疑地印证了这一预测的成功。
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当然了,有可能是最快的一次。“十大突破性技术”评选始终关注即将面临大规模商业化的前沿科技,对“深度学习”(2013 年)、“基因组编辑”(2014 年)等上百项突破性技术的预测都精准地踩在技术变革进化的“奇点”上。而自 2019 年比尔·盖茨加入之后,“谋求和提升人类福祉”被引入了评选标准,此后选出的“mRNA 疫苗”(2021 年)在新冠疫情中拯救了亿万人的生命,“实用性聚变反应堆”(2022 年)则在发布后不到一年就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美国国家点火实验装置(NIF)于同年 12 月首次在核聚变反应中实现了净能量增益(Net Energy Gain),向全世界展示了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可行性和巨大潜在价值。
今年我们欣喜地看到,不止是“制作图像的 AI”,几乎所有入选的突破性技术都愈发强调前沿科技成果的普及、普惠,以及与我们工作生活的紧密关联。
在消费品上,我们看到“改变一切的芯片设计”中开放标准 RISC-V 的崛起,有望打破芯片巨头公司的高价垄断,降低计算机芯片设计的成本和难度;我们看到“必然到来的电动汽车”在气候问题、用户认知、资本和技术的博弈中终于成为主流,而背后新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将进一步降低成本和价格,再推电动车一把,让更多人拥抱“低碳出行”。
在生命健康问题上,我们看到基因编辑技术终于“走下神坛”,“用于高胆固醇的 CRISPR”犹如一声福音,让大众瞥见了基因编辑治疗常见疾病普及的可能;我们看到“按需器官制作”有望终结器官移植等待名单,让生存权的天平更趋向平等,未来跳动在人类体内的,可能不只“猪心脏”;我们还看到科技的人文关怀,在波诡云谲的道德与舆论困境之下,“远程医疗堕胎药”将选择的权力交还给广大女性,或许不是什么艰深的科学,却胜在惠及人人。
当然,我们还必须看到“双刃剑”的另一面,“大规模生产的军用无人机”价格直落,将在未来几年内迅速普及,明天如何将取决于使用者的心;而站在更为宏大叙事的全人类视角,认知边界在空间上的扩张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古代 DNA 分析”和“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将时间维度纳入人类的观察范围,一面求索我们的物种起源,一面探寻宇宙的最初模样。
站在大规模商业化的临界点上,我们看到的是这些突破性技术共有的普惠、开放与可及。我们的生活、工作乃至认知将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技术将如何推动经济社会的变革与人类文明的发展?
5 月 12 日,杭州未来科技城,中国新兴技术领域有远见的决策者、商业领袖与创新人才将汇聚一堂,在 2023《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十大突破性技术”主题峰会上对这一份沉甸甸的评选进行深入解读,共同对这些关键议题进行有前瞻性的研判,把脉突破性技术带来的变革和商业机会。
此次峰会是《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十大突破性技术”在余杭落地的第三年,也将围绕其中在中国落地性最强、最受关注的领域进行研读与分析,在杭州未来科技城这一高科技人才高地、高精尖产业集群,为中国式自主创新开辟新的路径。
在此,我们诚邀您与我们一道,先人一步,看见未来!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NeaChat团队荣幸地宣布,将基于OpenAI ChatGPT最新一代人工智能语言模型GPT-4开发的人工智能对话程序N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