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重启·再出发”第十二届(2023)中国智能交通市场年会在上海举行。在第七届(2023)中国交通信号控制发展年会——交通组织与控制分论坛,海信网络科技公司智慧交通事业本部副总经理陈晓明发表《信号自动调优的技术挑战和未来》主题演讲,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海信在信号自动调优方面的探索实践及未来发展方向。
在城市交通管理工作中,交通信号优化一直是备受关注的核心内容,在这条赛道上,海信起步早、发展快、成果显著。在信控行业近二十年的技术积累和产品实践,海信深知在面对城市级、区域级信号调优工作时,传统的自适应控制只是整个调优过程最末端的一些优化策略和方案级优化,90%的信号调优工作依然需要人工完成:包括前期的交通调研和分析、控制子区及策略制定、基础配时方案的制作、效果评价和后续基础方案的迭代更新。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20年前城市中需要重点、持续优化的路口可能只有10%,而当前在缓堵保场的压力下,80%的路口都需要交管部门定期的优化,配时中心、调优服务公司应运而生。
海信在思考,能否提供一些能力更强大的产品和服务来解决交管部门的信控优化压力呢?2020年,海信提出将自适应信号控制系统升级为全流程“智能信号优化平台”,将信号控制从方案级优化升级为城市级信号全流程自动优化。
2021年海信发布“数据驱动的城市级交通信号控制智能调优平台”,实现绿波干线、绿波网络、单点优化等六大类控制策略自动推荐。2022年海信智能调优平台基本实现平低峰干线绿波的信号调优自动化,在天津、长沙、济宁等城市落地应用并初显成效。以天津为例,系统辅助现场1名调优人员1周即可完成106个路口、17条绿波优化工作,实现绿波调优提效80%以上。从控制方案自适应到城市信号调优自动化,海信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信号调优之路,这是技术的迭代,也是时代的必然。
智能调优平台在各地落地应用后,获得客户的认可和业界的关注,在这背后海信也遇到了不少的挑战。“首先是数据质量问题”,陈晓明指出,工程环境下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成为数据应用必须解决的难题,如雷达、地磁等检测设备故障或受环境干扰导致数据异常、数据不可用。对此,海信提出以业务应用为导向、同步提升算法适应性,进行数据治理的思路,建立业务应用数据标准;实现“数据价值可知、数据应用可靠”,故障设备主动推送运维,真正从支撑客户应用角度出发,“用好数据、用活数据”。
其次是绿波优化,“行业做了多年的协调控制,也认为非常成熟,在全流程、自动化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在子区划分上,行业多应用OD轨迹数据识别路径作为协调干线,轨迹数据量少支撑不足,协调干线七零八碎、不完整;绿波网络仅考虑路口间的关联性,忽视了干线间的关联性,网络划分脱离实际。同时,不同交通特征的时段划分不一样,无法自动识别工作日、非工作日等特殊情况,难以实现策略的定制化、个性化。
针对以上问题,海信通过时空分散多源数据找到最佳子区划分,对主城区高密度相交干线划分协调网络;在时段划分上,实现基于路口流量波动的时段划分,同时充分考虑高峰时段早开启、晚结束(15-30分钟)对路口拥堵状态的影响。在协调方案优化上,实现长距离、高密度灯控双向协调优化,基于干线交通流分析,自动匹配干线绿波最优策略,提升全线整体效率。在绿波持续优化上,针对绿波效果需人工跑车巡检及效果变差后人工持续优化难的问题,创新效果自动巡检、降效自动推荐更新方案,真正实现调优自动化。
第三是路口的问题诊断。面对复杂多变的路口问题,过去靠人工经验花时间,还是可以分析的,但是系统如何自动发现,并且能够自动判断哪是主要问题、哪是次要问题,还有相当大的难度。比如“出口拥堵是配时导致,还是渠化有问题?左转排队长应该渠化车道还是调整配时……”海信提出从路口信号配时、渠化、秩序、设施等多因素寻找问题根因的方法,实现对症优化,精准治理。
正如技术创新不会停止,新技术驱动下的信号自动调优亦是大势所趋。近年来,信号配时优化需求持续增长,各大城市相继提出主、次干道覆盖绿波需求,即绿波覆盖率80%以上,但目前绿波调优主要依赖人工,赛文交通网数据显示:有21座省会城市/直辖市配时人员平均达到20.6人,比2020年增长21.7%。未来,海信将依托多年的技术积累,在突破平低峰信号自动调优的基础上,持续突破基于精细检测数据的高峰时段自动调优;同时,面对当前工程条件下感知设备覆盖率低、故障率高的难题,以及财政资金紧张等压力,海信将持续发力多源、低密度数据综合治理和信号优化能力,不断夯实智能调优效果的落地关键能力。
实现信号调优的全流程、自动化,助力城市交通管理精细化,这是海信的使命与责任,也是海信不遗余力在做的事!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