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财经网》发布了微众银行等数字银行相关报道,以下为报道全文:
在200万元到账信息弹出的那一刻,王宇悬着的心终于落定了。王宇是深圳乐行天下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乐行天下”)董事长,其公司主要经营平衡车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业务遍及全球。
去年中,由于业务上下游账期问题,王宇急需一笔流动资金周转,他接触到一家自称“无需抵质押,且从申请至提款全部在线完成”的数字银行。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王宇在申请后便核出了500万元额度,并可马上提款。“对比传统银行,这样的速度确实不可思议。”
这仅仅是数字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金融业加速回源服务实体经济,小微企业作为实体经济韧性发展的重要支撑,被中国高层和金融机构战略置顶。在过往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很多小微企业属于征信“白户”,市场谈“微”色变,金融机构难有动力去推进这个风险高、成本高、见效慢的业务。
当以微众银行为代表的数字银行敲开服务小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门,变化悄然而至。伴随一系列政策指引,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者涌入小微赛道。
供给结构变化之中,小微金融市场逐渐从量的增长迈入质的提升,身处其中的小微企业亦感受到一场前所未有的数字化新体验。
微众银行服务小微企业
量变到质跃:小微金融这些年
超5200万户中小微企业和1.14亿户个体工商户(截至2022年底),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亦是中国经济的基本单元。其一面连接着经济繁荣,一面连接着社会稳定,构成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的重要保障和基础。
而小微企业的另一面则是融资难、融资贵难题,这成为横亘在其发展过程中的“拦路虎”。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伴随监管部门一系列政策引导,诸多市场参与者针对这个世界性难题展开积极探索:德国IPC、新加坡淡马锡“信贷工厂”模式的引入,中国金融机构的小微服务视野和经营思路得以变革。但囿于多重因素,折戟者众。
究其根本,大多数小微信贷模式都难以突破“不可能三角”,即同时实现风险可控、成本可控、可规模化运作三个目标。
传统金融市场亟须创新。这其中,依互联网“东风”之势,伴数字化而生的新型银行,自成立之初便锚定普惠目标,聚焦长尾客群。多年探索中,它们用实践证明了自己的“补位者”价值,并逐步描摹出一条服务长尾客群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以微众银行为例,在借鉴前期“微粒贷”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该行于2017年推出国内首个线上无抵押的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产品——微业贷。无须抵押担保、无须线下开户、无须提供纸质资料、全自动、线上化……微业贷自上线初便打破传统银行业务流程,一个全新的小微企业服务新模式由此而生。
通过数据,洞见新模式之成效。截至2023年6月末,微业贷已覆盖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累计授信客户超120万家,累计授信金额超1.3万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微业贷服务客群中近100%的小微客户为民营企业,企业征信白户占比超50%。
行业人士指出,“微业贷”的成功让市场看到以数字化手段打破“不可能三角”的可行性,在助推越来越多传统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的同时,微众银行亦通过持续丰富的“首贷户”数据,助推同业协力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多元化、多层次的小微金融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汪雯羽认为,数字银行的出现一方面丰富了小微群体的融资渠道,市场结构更趋完整;另一方面,数字银行创新势头强劲,推动市场竞争更加充分。对传统金融机构而言,必须用更多的创新来应对市场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助推了传统银行的数字化转型。
与此同时,差异化、专业化、精细化的小微信贷模式亦逐渐明晰。
多名银行业研究人士指出,目前中国银行业主要的几种小微信贷模式都各有优势,比如根据区域经济特征,台州银行发展起具有自身特色的IPC模式;建设银行依托大行庞大资源,以金融科技为支撑,推出“惠懂你”实现小微扩面增量;微众银行“微业贷”则属于数字金融时代的重要模式创新,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伴随市场参与者持续进化,当下,小微金融服务之精度、深度和广度已大幅提升。
“近年来中国普惠金融取得了长足发展,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持续提升,尤其是金融科技的应用有效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改善了用户体验。”微众银行行长李南青认为,我国金融业不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普惠小微贷款持续实现了量增、面扩、价降。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中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到27.7万亿元,同比增长26%;普惠小微授信户数为5935万户,同比增长13.3%;6月新发放的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68%,处于历史低位。
不仅如此,小微金融服务市场正从量的增长迈入质的提升阶段。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车宁直言,当前小微金融服务市场最突出的变化在于,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金融机构将小微金融作为常态化业务来推进,有发展业务的自身动力,而不仅仅是去完成监管指标。此外,小微金融业务正由“我想要”转向“我做好”,这更有利于金融健康发展。
1分钟200笔:探寻服务实体新可能
足够便捷、足够契合小微企业“短小频急”需求,被微众银行行长助理公立视作微众银行在小微金融服务市场中突围的关键。
“按照大部分银行的贷款流程,从申请贷款到资金发放,通常需要15天-30天的时间。但若根据此时间延迟向供应商付款,恐怕会导致我们错过合适的销售期。”王宇直言,银行服务看似大同小异,但往往细节中见真章。之所以选择微众银行,主要还是被其一次次服务中的灵活、高效、便捷所打动。
这样的高效得益于微众银行多年来在数字化领域的深耕与实践。与传统银行不同,微众银行自成立之初便不设物理网点,依托分布式架构,应用三个“数字化”(即数字化大数据风控、数字化精准营销、数字化精细运营)手段,微众银行找到了化解银行服务小微客群“三高”(即服务成本高、风险成本高、运营成本高)难题的“密钥”。
具体来看,三个数字化分别扮演着不同“角色”:数字化大数据风控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敢下沉”;数字化精准营销则可以迅速扩大小微企业服务覆盖面,降低获客成本,实现“能下沉”;数字化精细运营是以企业经营为核心,并围绕企业的全生命周期,实现服务与需求的有效匹配。
市场通常认为,实现数字化金融服务最难的环节在于数字化大数据风控。但在公立看来,数字化营销同样颇具挑战。
“数字化发展过程中,最难的是大数据风控和营销触客。后者过去谈得相对较少,不是因为它不重要,而是相关实践相对较少,鲜有成功者。”公立直言,作为原生的数字银行,微众银行实现了包括营销、风控、运营等环节的全流程数字化。
微众银行企业营销部副总经理曹辰负责了企业金融数字营销从0到1的建立。他提到,在数字营销的实践上,银行一般都是从消费金融切入的,而微众银行在五年前开始的ToB线上营销处于市场空白领域。“如何在网上找到企业主并非易事,我们洞察到‘老板的朋友圈都是老板’,由此延伸出了一系列包括效品合一、内容营销、场景营销上的创新成效,建立起一个数字银行的立体形象。”
这正是微众银行的核心优势与数字化水平领先于同业之处。有金融业研究人士指出,传统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大多聚焦在某个环节或局部,且通常是模型的自动化或流程的自动化审批,能够实现全流程数字化者少之又少。此外,更多银行的数字化主要是应用在零售金融业务中。
也正是基于全流程的数字化,微众银行突破了一个个传统银行模式不可能实现的数据:在服务时长上,实现24×365无间断、全天候服务;在单笔业务时效方面,“微业贷”实现了贷款的分钟级审批及发放;就海量业务的支撑而言,“微业贷”可在1分钟内完成200名企业客户的贷款申请处理。
有市场人士认为,在推动破解小微企业客群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上,微众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探索者”甚至“引领者”的角色。
“‘引领’体现在通过创新的数字化手段破题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同时,在复杂的企业金融服务中,要实现全流程数字化且要保证系统的高可用、稳定性,更是难上加难。”公立强调,数字化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其后隐含的数字化转型必须是业务、客群和发展方向的转型。只有立足普惠命题的数字化转型,才能凸显数字化的价值。
当微众银行逐步探索出一条“成本可负担、风险可控制、商业可持续”的小微发展路径,市场关注,这样的路径能够给国内外同业带来怎样的借鉴,同业又能否复刻?
在车宁看来,微业贷的特点在于“全线上、无抵押、真小微”。“客观来说,复刻这个产品容易,但机构若没有微众银行的生态或风控体系,最终肯定玩不转这个模式。所以,‘微业贷’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种借鉴和方法论的视角,立了一个数字化明星产品的标杆,大家可以去学习其背后的逻辑,打造产品的方法论及设计理念等。”
“国内外同业的确可从‘微业贷’产品上参考一定经验,但要想复刻业务模式,还需结合所处地域的信贷服务情况、银行自身技术能力等要素,绝不是简单的照搬。”公立认为,微众银行的小微发展模式虽然难以复制,但通过“银银合作”,微众银行可将产品、营销到风控等多重能力与同业共享。
将能力共享背后,是微众银行秉持普惠初衷,协同多方实现延伸小微服务触角、提升服务质效目标。
服务升维:始于金融,不止于金融
当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者凭借资金价格等优势涌入小微服务赛道,一个不容忽略的现实是,包括微众银行在内的新型银行生存空间遭受挤压。如何保持小微企业客户黏性,成为它们的必答题。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更有力的增长引擎和确保竞争优势的方法是,将一切资源用于培养真正的客户忠诚度。忠诚的客户对价格不那么敏感,并乐于推广其所忠诚的品牌。”美国知名服务专家莱昂纳多·因基莱里在与人合著的《超预期》一书中如是表示。
对此,微众银行的做法是,基于信贷升维金融服务,即根据小微企业所处发展阶段及需求,匹配、叠加更多元的金融服务(如存款、支付结算、企业现金管理、贴现等);同时,扩围服务范畴至非金融领域(如通过“企业+名片”为企业链接商业机会、拍摄宣传企业家的纪录片、为企业客户招聘、推出数字创投服务等),通过数字化的手段与企业客户建立一种有温度的连接。
王宇深切感受到这些服务所带来的价值。“通过数字创投服务,我们可以接触到不少投资人;通过参加展会直播带货,我们则可以拓宽业务渠道,一次非定向的直播活动就至少能触及10个合作伙伴。”王宇直言,企业发展算的是“大账”,这些额外服务的价值并非简单的资金价格降低就可以替代。
汪雯羽认为,虽然数字银行提供的这些服务并不直接与信贷业务相关,但却有利于提升企业客户对银行的认可度和情感上的信任度,且能让小微企业赶上数字经济浪潮,这是其他金融机构不可比拟的。
服务的持续拓维进阶,在帮助微众银行提升存量客户黏性的同时,亦成为其突破增量客户的有效切入点。
不仅如此,服务升维亦能帮助微众银行锤炼出更强的数字化综合服务能力,这使得其具备了服务大中型企业的实力。“我们期望与小微企业共同成长,通过更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成为服务企业的全能型数字银行。”公立说道。
奋楫笃行,臻于至善。过去,在深圳这片鼓励创新与开放的沃土上,从零开始的微众银行凭借数字化基座开创了小微金融服务新模式;如今,这家将数字化刻进基因的银行正带着新的时代使命眺望远方;未来,这家数字银行又将带来怎样的变革?答案在企业身边,于细微之处。
原文链接:http://finance.caijing.com.cn/20230918/4960181.shtml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