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欺凌不仅包括身体欺凌,还包括语言欺凌,尤其是社交欺凌。当我们关注学生欺凌问题时,我们应该关注更细微的事情。”9月7日,一场以“守护安宁校园,共建清明网络”为主题的反校园欺凌,未成年人保护主题座谈会在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举办。会上,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全面系统分析了校园欺凌现象产生的原因与应对措施。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在座谈会上发言。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供图
佟丽华说,相对于校园暴力而言,校园欺凌在中国是一个新话题。会佟丽华指出了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的区别,他强调:“校园欺凌的微妙之处在于其对被欺凌者的长期影响。”
2021年,教育部就发布了《未成年学校保护规定》,这是在《未成年人保护法》通过之后发布的一个非常规范的规章。佟丽华先后参与了上百部法律政策的协调和论证,许多建议都已转化为实际现行的法律政策。他提出,学生应有效参与欺凌问题的解决,发挥学生“社团”作用,促进问题及早发现和处理。
在此次座谈会上,法学专家、法援律师、心理专家、学生与家长代表们围绕校园欺凌行为的危害性、法律救济的理论与实践等展开深入研讨,集实招、谋良策,以期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守护青春校园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陈强律师在会上发言。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供图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律师陈强透露,在中心近两年接待的约3000件涉及学校保护的案例中,有40%以上涉及到学生欺凌问题。陈强经过总结发现,身体欺凌是最直接且常见的方式,如果欺凌问题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会形成多种情形并存的状态,“尤其是现在网络发达,可能在网络空间传播绯闻或者编造虚假信息。”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白庆坤律师在会上发言。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供图
“受伤的不仅是身体,还有孩子的心理。但当他们受伤时,家长却不太了解都有哪些方法和工具可以治疗心理创伤。”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律师白庆坤律师曾是特殊教育学科一级教师,并具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她通过承办的学生欺凌案件,呼吁加强心理知识科普,不仅是针对未成年人,成年人也应当掌握常见心理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法。就像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准确判断身体的伤口是需要使用创可贴即可,还是严重到需要去医院缝合的程度,我们对心理健康亦应如此。
厉雅雯是一名高中生,她与同学创办了反校园欺凌未成年人观护网站“不再恐惧”。在她看来校园欺凌行为的出现,网络的影响不可忽视,校园欺凌被错误地娱乐化。“部分校园欺凌是受害者们处于一段精神和身体都备受痛苦煎熬的状态,甚至有人在没有进入社会之前就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在看到这些案例到这些后感觉非常痛心,我非常想为我的同龄人们做些什么事情来帮助他们,同时这也是在帮助小时候的我自己。”
在了解到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律师的公益爱心之举后,厉雅雯希望在普及法律法规的同时,将“不再恐惧”观护网升级为“反校园欺凌”法律援助平台,招募青年法律工作者与在校大学生一起,为校园欺凌受害者提供法律援助、心理观护等志愿服务。
白庆坤律师对厉雅雯的做法表示肯定,“如果他们同学中有类似雅雯同学的意识,就不再恐惧欺凌,甚至不会受到欺凌。”与会专家均表示,防校园欺凌,引导青少年自主有效参与其中,非常重要。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研究中心主任皮艺军教授在会上发言。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供图
会上,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研究中心主任皮艺军指出,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值得关注,他在其著作《青春期危机》中探讨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强调孩子对法律认知的不足,往往导致其行为失范。
皮教授认为,青少年时期的越轨行为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他指出,青春期是人的越轨高峰期,青少年在此时期体能迅速发展,但缺乏社会认知和对情绪的控制,这是其犯罪行为的根本特点。
针对校园欺凌问题,皮艺军提出应将其分为不同等级,提高对校园暴力行为的辨识度。他建议校园中应形成反对欺凌的整体氛围,并倡导“零容忍”原则,即在校园内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存在。
谈到“零容忍”,皮教授表示,厉雅雯位同学制作的网站非常有创意们,每个人都要站出来,让“不再恐惧”变成“不再退让”。“有时候当事人或者受到威胁的人会产生恐惧,但是作为大多数的旁观者并不恐惧,他们应该不退让,这时每个人都成为反欺凌的参与者。”
他强调,预防青少年犯罪,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呼吁学校、家庭、司法部门共同协作,制定科学合理的法规,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同时,提高法律意识,让青少年明白法律的重要性,从而避免走向犯罪的道路。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