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蚂蚁投资、BAI资本和告捷资本在上海洛克公园绿地外滩高尔夫俱乐部联合举办了以“随身智能,AI硬件的融合创新”为主题的交流活动。活动汇聚了众多行业领先的技术专家、创业者和投资人,共同围绕供应链革新、场景应用与全球化战略展开深入探讨,探索随身智能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活动包括三场圆桌论坛,分别从供应链优化、技术创新到硬件出海等多个角度,为与会者提供了丰富的交流机会。
智造协奏:供应链革新与全球机遇
第一场圆桌论坛由蚂蚁投资的投资人陈芃和三星风投的中国区负责人Vanessa共同主持。陈芃在开场时提到,智能硬件产业的创新不仅依赖技术突破,更需要强大的供应链支持。他指出,供应链的升级将为智能眼镜等产品提供更坚实的基础,同时呼吁更多投资人与技术团队合作,发掘行业潜力。
JBD显耀显示的COO徐慧文强调了微显示技术在智能眼镜中的重要性,并预测未来三年内,智能眼镜将实现从单色到彩色的转变,同时保持小尺寸、高亮度和低功耗。慕德微纳的CEO杜凯凯分享了波导技术的进步,认为这是智能眼镜发展的关键,同时指出碳化硅材料在提高显示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的潜力。蚂蚁新交互技术部负责人王贺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认为智能眼镜需要通过AI的深度整合,实现视觉、听觉和显示的无缝结合,从而成为下一代人机交互的重要终端。他强调了大模型和AI技术在提升智能眼镜感知能力方面的重要性。三星创投的Vanessa则从大厂的视角,讨论了智能眼镜产品定义和技术路线的多样性,指出大厂在探索不同技术路线的同时,也为创业公司提供了机会。本场嘉宾们一致认为,智能眼镜的发展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产品定义和市场适应的问题。徐慧文特别指出,智能眼镜首先要满足作为眼镜的基本功能,如矫正视力,然后再考虑添加其他功能。杜凯凯和王贺都提到了智能眼镜在特定场景下的应用,如骑行和日常使用,强调了用户体验和便捷性的重要性。最后,讨论转向了碳化硅材料在智能眼镜中的应用前景。天科合达的刘春俊表示,虽然碳化硅的成本高于玻璃,但其性能优势可能弥补成本差异。他预见,随着技术进步和量产,碳化硅的成本将逐渐降低,使其在智能眼镜中的应用成为可能。
随身智能:科技触手可及
第二场论坛由告捷资本的总经理Martin和峰瑞资本的早期项目负责人范铭望主持。Martin提出,随身智能设备的真正价值在于如何融入用户生活并解决实际问题。他以近年智能眼镜的场景化应用为例,认为只有满足高频需求的产品才能赢得市场。范铭望则表示,随身智能硬件的成功关键在于“减法”,即聚焦核心功能并做到极致。他说:“复杂的功能堆砌可能吸引眼球,但真正打动消费者的是实用性和体验感。”
Blucap的创始人兼CEO朱宁,以其摩托车骑行社区的背景,讲述了如何将AR技术从头盔转移到眼镜,并成功在海外市场建立品牌。他强调,尽管大众消费市场可能存在挑战,但在特定垂直领域,如摩托车骑行,AR眼镜的应用是切实可行的,通过深耕垂直场景并优化导航与语音交互功能,智能骑行眼镜已在欧美市场取得成功。
蚂蚁数字人AI产品经理云治,凭借其在XR和游戏领域的丰富经验,提出了软硬件结合的重要性,并指出如果软件不升级,硬件只能成为功能机。AI眼镜的低频功能限制了其普及,未来需要深挖高频场景,例如通过AI与用户行为的结合提升产品粘性。他认为,未来3-5年内,AI的重点将转向垂类应用体验,而大厂则在通用底层大模型方面拥有更多机会。
Rokid的首席科学家周军博士分享了Rokid在AI眼镜领域的发展历程,从算法实验室到空间计算产品,再到可长时间佩戴的AI眼镜。他提到,尽管市场对某些功能如拍照的需求可能不大,但这些功能在市场上的成功表明,产品体验和功能的结合是关键。周军博士强调硬件和算法的深度融合是行业突破的关键,轻量化设计和低功耗性能将决定智能眼镜的市场表现,而空间计算与场景感知能力则是核心竞争力所在。
智见未来:硬件出海的战略与挑战
第三场论坛由BAI资本的合伙人赵鹏岚和汪天凡共同主持,与VITURE的CFO张卓、Looki的CEO孙洋以及锣钹科技Robkoo的CEO解路禄共同深入探讨了智能硬件出海的战略与挑战。
赵鹏岚首先指出,BAI资本作为早期投资出海和国际化的基金之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消费电子和智能硬件领域,这些产品自诞生之初就注定要走向世界。汪天凡提到,通过调研全球约十家消费电子公司,发现中国公司在欧美市场的表现往往优于本土公司,尤其是在AI技术全面到来的背景下,探索AI与消费电子的关系变得尤为重要。
张卓分享了VITURE在产品定位和定价策略上的独到见解。他指出,由于海外市场的特殊性,VITURE能够更轻松地在海外推广其产品,而在国内则更依赖电商平台。尽管全球定价保持一致,但由于购买力的差异,海外市场的销量是国内的十倍。解路禄则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强调了国际化进程中的阶段性重要性,他建议企业不应盲目追求国际化,而应根据市场需求逐步推进。孙洋则从产品细节入手,以在美国开发“骑士头盔”的经验为例,讨论了智能硬件设计中对细节的关键考量,以及如何通过软硬件结合,以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满足功能需求。
在讨论国际化的挑战和建议时,赵鹏岚强调了国际视野的重要性,并指出成功的产品定义往往源于对全球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孙洋则从AI的角度出发,认为环境感知能力是AI时代的关键,而不仅仅是交互体验。张卓和解路禄分别从AI技术的应用角度,分享了他们对于AI技术在产品中落地的看法,张卓认为AI技术的应用应基于已有的市场和客户基础,而解路禄则分享了AI在音乐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
最后,汪天凡引导现场进行了一次关于下一代智能硬件趋势的调研。他提出了一个观点,即下一代随身硬件可能是基于目前出货量巨大的产品的二次创新。孙洋认为,AI技术将渗透到不同的应用中,解决各种问题,而不仅仅是局限于单一的产品形态。
产品体验:引发热烈互动
在活动现场,Rokid、光粒科技、VITURE、Blucap、慕德微纳、锣钹科技Robkoo等公司也纷纷展示了自家极具创新性的AI硬件产品,吸引了众多嘉宾驻足体验,现场气氛热烈非凡。
嘉宾们怀着浓厚的兴趣与好奇,戴上Rokid今年11月发布的新产品AI+AR眼镜Rokid Glasses和光粒科技的Holoswim 2 Plus AR智能泳镜,通过VITURE的XR眼镜实现双人Switch实时同屏互动,在Blucap的模拟车把上感受骑行眼镜的逼真体验,使用Robkoo的真采样便携式乐器小小笛零基础演绎生动音色,感受慕德微纳的光波导样片上呈现的鲜艳全彩显示……这些令人惊叹的AI硬件产品,以其卓越的性能、创新的设计和独特的体验,让每一位体验其中的嘉宾都感受到随身智能进步带来的无限可能。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场行业内外思想的深刻碰撞,也是一次对供应链优化、场景挖掘以及全球化发展路径的多维创新思路的展示。而这只是我们系列活动的起点,未来我们将围绕更多技术前沿和产品创新主题,持续为行业注入活力,构建更具活力的生态平台。我们诚挚邀请大家保持关注并积极参与未来的活动,后续我们也将放送更详尽的活动内容和行业动态。
在热烈而充满期待的氛围中,本次活动圆满结束,但对于AI硬件创新领域来说,一场新的征程才刚刚启航。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