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被戏称为“头顶上的一套房”的植发,如今在社交媒体上有了新风向。
近年来,随着“头顶经济”的火热,植发市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大量机构,竞争日益激烈。不少机构纷纷打起了“低价牌”,4000元种头顶、5800元做发际线等关于植发价格“捡漏”的营销手段层出不穷。
但这场“低价风暴”的兴起背后,实际是一次次压缩成本的危险实验。低价策略,正在让消费者和行业一起“买单”。
低价引流频发,行业和消费者正在“双输”
脱发问题的年轻化与焦虑化促成了近年植发行业的爆火。
据沙利文与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植发市场预计2024-2028年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304.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8.5%。
然而就在行业高速发展的背后,一场由成本削减引发的质量危机已悄然蔓延。
小红书、抖音等线上平台,一些植发行业的从业者瞄准了用户对价格的敏感性,试图用低价引流、获客。
植发主要通过将自身的长寿毛囊移植至脱发区域,以完成改善。在植发手术中,毛囊提取、塑孔与种植直接决定了术后效果。这三大过程也是最依赖医生技术与经验的部分。
从医学操作的角度来看,一台成功的植发手术往往需要一名经验丰富的医生带领5至6人团队操作6至8小时。也就是说,对于植发机构而言,核心成本并不在器材或药物,而在于医护团队的人工成本。
当一些中小机构以不过万元的价格启动价格战时,其压缩成本的唯一办法,便是从人力、耗材和服务中“削减”。
近年来,央媒也曾多次报道揭露行业内的‘影子医生’现象,以及部分机构使用未经认证的器械和药物的行为。这实际上正是成本压缩的最直观体现。
影子医生,指的是由无执业资质的人员或实习生、护士代替正式医生完成操作。
这些不合规的速成人员往往都是用硅胶进行模拟植发练习,多是学员之间互相练手,甚至可能在站上手术台前都没有经历过几次完整的植发手术测试。
沙利文与头豹研究院数据发布的《2024中国毛发健康服务行业研究》中提到,一个正规的植发医生至少需要7-8年的培养,5年学习取得整形外科或皮肤科执业医师资格证,再在正规医院植发科进行2-3年的系统性培训,并且多次模拟、训练、实战后才可以保障手术的成果。
好医生是植发机构争相布局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机构们也日益重视植发医生的培养。如在植发龙头企业雍禾植发,尤其关注医生的培养,并对医生进行严格要求。据了解,一位雍禾毛发医生除了要拥有医师资格证和医师职业证书之外,还要接受10个模块的训练,学习43门课程以及93种治疗方式,打下384000多个孔,相当于做了160台植发手术。
正是由于缺乏足够的专业训练,这些临阵磨枪的“半路医生”往往对毛囊提取和种植的角度、深度、密度等把控能力不足,手术效果不佳几乎是必然的结果。消费者投诉维权、二植修复等现象屡屡发生。
近年来,黑猫投诉等平台中,消费者投诉植发机构的数量逐年攀升,并且相关监管部门涉及植发机构的案件处理量也在逐年增加。
信任崩塌:被透支的行业未来
劣质机构的泛滥和负面案例的增加,正在以更快的速度“稀释”行业标准。当越来越多的玩家以降格技术和服务质量换利润时,行业的最低标准不断被拉低。
而医疗行业的特殊性恰恰在于,单个负面案例就可能引发群体性质疑。
当消费者在低价机构频繁受挫后,行业信任崩塌,不仅消费者对植发的需求会迅速减弱,劣币驱逐良币,植发赛道正规玩家的声誉被破坏,行业整体增长也将陷入停滞危机。
医疗行业的本质是信任,而信任的建立正是来自于技术水平与服务质量。面对行业乱象,头部企业必须承担更多责任,引领行业从“价格战”回归到“医疗本质”。
“植发行业缺乏的,既不是市场空间,也不是技术,而是规范与诚信。我们要坚守医疗本质,提升医技水平,规范医疗行为,提高服务品质。”雍禾植发掌门人张玉曾在接受媒体采访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行业的痛点。
“价格战”导致的行业失衡,必须靠专业和透明重建消费者信任。
面对行业痛点,雍禾植发率先推行的"一口价"收费模式,通过植发毛囊单位数量和医生等级明确收费标准,有效遏制了价格乱象,推动行业价格透明。
同时,雍禾也在通过医生分级评价体系、强医计划等方式,从手术质量、从业年限等12个维度对医生进行考核,确保医疗团队的专业性,目前雍禾植发建立了行业内最完善的植发医生教育体系,培养出一支超过1500人的专业医疗团队。
据此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查局与大数据研究中心的《2022都市人群毛发健康消费白皮书》资料显示,近三年来,雍禾年均种植毛囊单位数量超1亿,在市场规模、用户满意度、用户推荐度、品牌知晓率、市场接触率五个维度均为行业第一。
价格战的硝烟短暂而迷人,但它无法成为推动行业前行的动力。
植发行业的发展,依赖于价值而非价格的竞争,只有回归医疗本质,强化技术和服务,才能重建市场信任,让行业走向正向循环。对消费者而言,也唯有摒弃“捡漏”心态,选择真正专业的机构,才能让植发变成一项安心且有效的投资。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