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想换辆车,最近买了一台二手理想L7,相比新车节省了不少钱。”一位浙江的“95”后车主说,他之前关注新能源车已经有一段时间,由于预算有限,原本无法触及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在二手市场却能以较为实惠的价格入手。
有这样想法的消费者不在少数。近年来,在综合考量经济、环保以及技术先进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新能源二手车已成为不少消费者的优先选择,新能源二手车市场日渐升温。
在专家看来,取消二手车限迁、新能源车“以旧换新”政策效果释放,以及消费者观念的转变共同催热了新能源二手车市场。不过,这一赛道仍面临车辆信息不对称、评估标准参差不齐和售后保障不足等问题,仍需各方参与者协作解决。
消费“新风”吹热二手车市场
在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浪潮汹涌而至,消费者的购车观念和需求也悄然变化。中汽协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9%。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新能源二手车也迎来快速发展。“明显感觉(新能源二手车)市场在‘升温’,来卖场购买、咨询新能源二手汽车的客户是以前的好几倍,以30岁左右的年轻买家居多。”一位二手车经销商表示,新能源汽车迭代速度快,消费者换车频次高,很多“准新车”流到二手车市场,“车况较好、里程较短的畅销车型,刚到卖场,就被客户看上买走了。”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新能源二手车共交易112.85万辆,同比增长47.9%,远高于二手车整体交易增速。除了交易量激增,新能源汽车的检测鉴定需求也“水涨船高”。
“在整体市场增长的背景下,查博士新能源汽车检测订单季度环比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查博士CEO段学超指出,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市场的繁荣,也体现出车商、消费者对新能源二手车关注度、接受度的提高。
二手电车为何成为市场“新宠”?有专家认为,近两年大众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大幅提升,这是新能源汽车二手市场交易活跃的先决条件。此外,新能源二手车的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80后、90后,甚至00后,他们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强,对驾驶体验感要求更高,同时消费观念较为理性,更关注综合性价比。
查博士CEO段学超则认为,2024年实施的汽车“以旧换新”政策为二手车市场带来了大量优质供给,为二手车检测鉴定行业的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据他判断,考虑到制造商通常提供的6至8年的质保期,2026年将成为一个关键节点,届时大量新能源汽车将结束初始质保期,涌入二手车市场,预示着新能源二手车行业的即将爆发。
评估检测、质保体系走向完善
新能源二手车站上“风口”之际,也意味着将面临更多不确定的挑战。
“还有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让大家不敢收车。”有二手车商表示,新能源汽车价格体系尚未稳定,新车降价频繁压缩二手车的利润空间。此外,新能源二手车的检测鉴定体系也不完善,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很多纠纷的产生。
不止是车商对新能源二手车存在顾虑,也有专家提示消费者,购买二手新能源汽车需谨慎。“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组件,如果前任车主因电池故障出售,后续购买者将面临高昂的维修成本,尤其是电池的更换费用,这无疑增加了购买的经济负担。”查博士CEO段学超也强调,目前市面上能检测新能源汽车的机构还较少,消费者应关注三电物理损伤、安全隐患、动力电池SOH“异常跳水”等内容,降低用车风险。
为解决上述问题,业内人士建议加快完善新能源二手车检测鉴定、评估、售卖、质保等环节的标准体系,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目前,已有企业率先布局新能源汽车检测产品,不仅提升了交易的透明性、降低消费者的信任成本,也增强了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以专注于二手车检测鉴定的查博士为例,2024年,查博士使用的智能转接枪、气密漏液检测仪、UDS诊断仪等三电检测鉴定设备,并以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对SOH进行检测,给出更准确的数值,对异常衰减进行风险预估。另外,再通过物理勘验等方式,排查车辆是否存在属于事故车、火烧车、泡水车的风险。
除了专业的新能源汽车检测之外,二手新能源车的质保服务也是购车者最关心的问题。有消费者表示,购车没多久,电池出现了问题,联系原厂,却被告知已经不在质保范围内,需要自费维修。对此,业内也呼吁车企放开对二手新能源汽车的质保限制,盘活汽车存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针对这一情况,查博士也有所行动。“我们围绕新能源二手车推出‘五大回购,两大维修’,如车辆检测和评估结果出现任何问题,查博士将按照合同约定对车辆回购或维修,保障消费者权益”,段学超说道。
眼下,新能源二手车已成为二手车行业发展和消费的新亮点,展现出强大的势头和发展潜力。相信随着新能源汽车评估检测体系的不断完善、售后保障服务的健全,有望提升消费者对新能源二手车的信任度和购买意愿,促进二手车加速流转,拉动新车消费。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7 3889 8464 投诉邮箱:7983347 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