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1年的CES展会上,就有来自美国的厂商Azpen公开展示了Android2.2+Windows7的双系统平板电脑。彼时至今,Android的市场份额早不可同日而语,这个系统在移动市场掌握了足够强的话语权。然而在PC随着摩尔定律愈发轻薄的今天,为什么我们熟识的PC厂商不惜涉足自己所不熟悉手机、平板市场,也没有对Android+Windows双系统产品依然没有表现出足够高的积极性?这背后其实不只是装个系统上市这么简单。
首先对消费者而言,这些产品来源最直接的主体是PC厂商,而PC市场的主流自然是Windows系统产品。在以往的常规流程中,这些出厂即带Windows系统的电脑在面世之前需要这么一个流程:厂商设计电脑,将电脑交至微软审核以及与微软商谈Windows系统授权费,授权费用谈妥与WHCK审核通过之后,产品才能合法地搭载Windows系统面世。在这之中,除了Windows系统授权费一般半年进行一次谈判之外(价格和间隔根据厂商各有变化),其它流程在每一款产品面试之前都是必须经历的。
另外,根据和厂商间的合作程度,微软会与厂商之间达成协作推广、扶持协议。例如:在最新Windows系统广告中出现该品牌设备,或在特定地区对该品牌产品提供主要涵盖价格和广告的特别支持。协作推广和Windows授权费谈判往往涉及的都是数百万美元的成本,也就使它们成为微软以市场份额优势控制厂商的痛点所在。
成机产品本身附加值有限,软硬件成本都是吸引客户和保证利润不得忽略的因素。WHCK是电脑合法搭载Windows出厂销售最直接的一道门槛,也就让它成为微软对厂商单方面控制的筹码。虽然WHCK名义上是考量软硬件性能的认证,实质上认证的结果完全由微软掌控,厂商毫无话语权。目前为止,世界上主流的PC厂商都没有由UEFI同时引导Windows+Android双系统启动产品的原因,正是微软拒绝给予该类产品WHCK认证。
厂商自然不会就此罢休,所以近年来我们不乏看到类似ThinkPad X1 Hybrid、ASUS Transformer Book Trio这类曲线救国的产品。2012年CES上展出的ThinkPad X1 Hybrid在整机内采用了分别基于高通和英特尔的两套两套硬件平台,相当于在一个外壳内放置了分离的两台机器,这样一来能够通过微软认证合法搭载Windows系统,同时也能保证两套系统运行的效率和性能。另一方面华硕则是和Intel合作开发了新技术,使得机器在每次启动过程中同时Windows和Android两个系统,将Android系统常驻于内存中,方便用户随时唤出。但ASUS这台设备最终因为没能通过微软WHCK认证而未能成功出货,并不是外界传闻由谷歌施压。
另外也有一些厂商采用了所谓的虚拟机方案,采用这种方案的厂商需要与销售渠道紧密配合:由于机器不被允许在出厂时就内置安装Android虚拟机,所以这道工序会交由销售渠道在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之前完成。但正如我们上文提到的,厂商推出这类产品虽然以各种形式绕开了法律风险,但这样的行为会导致微软在Windows系统授权价格和协作推广谈判中向厂商施压,从而让厂商面临整体成本大幅提高的风险。目前双系统产品的售价和市场需求远不足以弥补厂商增加的成本,自然也就导致了目前产品少、厂商积极性低的局面。
到了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市场,又是另外一番气象。中国国内有着大量所谓的“山寨品牌”。这些品牌有足够的硬件设计能力和生产资源,同时又缺乏监管。所以这些厂商可以打着只生产硬件的名号,暗中让渠道厂商安装非常规方式获得的批量授权Windows系统甚至盗版Windows系统,从而公开出售“Windows PC设备”。同时英特尔今年特别重视对国内这部分市场的投入和扶持,研发了直接基于芯片的Dual OS Platform双系统解决方案,并在这部分市场上付出了千万级别美元的投资。适逢本月初刚结束的BUILD大会上微软宣布取消9英寸一下设备的Windows授权费,微软对免授权费产品的审核会大幅度放宽。这一切使得“山寨品牌”市场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有产出大量双系统平板的潜力。
总体来说,双系统平板的潜在爆发,其最大获益者是英特尔和谷歌。英特尔已经手握整机PC市场70%的利润,投入这类市场有助于借助自己在Windows平台的绝对优势帮助自己的芯片和相关解决方案像Android平台扩张。而谷歌在产品不内置需要付费授权的GMS(谷歌服务套件)的情况下,自然很乐于看到自己的系统运行在更多设备上。那些立足于深圳“山寨厂商”,在这些巨头的明争暗斗中坐享没有行业内大型公司竞争的空间,继3G手机之后又平稳渡过了一次新产品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