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业 界/ 互联网/ 行 业/ 通 信/ 数 码/ 手 机/ 平 板/ 笔记本/ 相 机
当前位置: 科技 > 聚焦 >

科技赋能 重塑产业竞争新优势

科技赋能 重塑产业竞争新优势
2023-04-05 09:29:18 来源:创商网

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兰州市要突破发展不衡、不充分的问题,迫切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催化科技赋能来重塑竞争新优势。为此,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密集部署,赋予科技创新工作重大的政治任务。兰州市的科技工作全面深入贯彻这一要求和部署,主动扛起“先发力、带好头”的责任担当,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升城市创新策源能力为引领,以深入实施“四个计划”为主线,以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为保障,在原始创新上攻坚发力,在企业创新上激发动能,在产业创新上跨界融合,在制度创新上勇于突破,深入实施“强科技”行动,取得了以科技赋能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明显成效,发挥出了科技创新、科技赋能在全市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关键作用。

赋能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年来,我市农业科技工作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部署,系统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科技赋能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把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放在突出位置,聚焦“强科技”“强县域”,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将科技要素融入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形成特色鲜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经济发展新格局,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为加强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基础,我市出台了系列科技支农兴农惠农配套政策措施,确保科技政策项目资金持续向我市乡村振兴“主战场”倾斜。以提升现代农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围绕种业安全、粮食安全、绿色发展和乡村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聚焦种子、耕地、节水、现代农机装备、畜禽安全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智慧农业、农村资源环境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同时,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主体资源的整合度,集成现有技术、资金、市场和人力等要素,鼓励涉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与企业等组建多种形式的农业科技联合组织(产业联盟),推动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坚持以项目驱动为突破口,采取园区集成示范引导的办法,推动县域园区错位发展,建成一批具有创新和典型带动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田园综合体和农业龙头企业,以此带动兰州市农业转型发展。

在此基础上,我市积极发挥省市县科技部门上下联动机制,积极争取省级科技部门工作支持,建立市级科技部门主导,县级科技部门负责,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科技特派员为主体,省、市农业科技园区为主阵地的联动机制。支持引导兰州大学、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农科院、兰州市农研中心等在兰科研院所与我市农业科技企业等联合开展农业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农业产业升级、农业科技普及,不断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科技素质。采取“项目+团队+技术”模式,支持我市一大批农业科技人才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新品种送进百姓家,让农业科技人才茁壮成长、大显身手。

对通过科技赋能来带动乡村振兴,来自甘肃农业大学的文鹏程教授颇有感触。牦牛乳产业是我省畜牧业地区十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也是推动当地牧区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产业。但牦牛主产区多半在边远牧区,相对应的牦牛乳加工企业建立时间短,长期缺乏牦牛乳加工关键技术,产品在市场竞争力疲弱。文鹏程和他的团队紧紧围绕兰州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赋能产业发展,以我省特色畜牧业资源为牵引,注重原始创新,深耕基础理论,传播科学思想。该团队针对我省特色牦牛产业现状与重大科技需求,进行前瞻、全局和综合的科研规划,主要从事牦牛乳产业升级、藏区乳酸菌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牦牛乳制品深加工技术等领域的工作,在项目应用推广的同时也将科技赋能传导到了传统畜牧产业之中。

“我们应用现代化加工技术,将牦牛乳制品标准化技术、简易设备配套、分级方法和分级标准建立完善,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解决乡村振兴中急需的产业发展不充分、不衡的问题。”据文鹏程介绍,该团队多项技术成果目前已在甘肃、青海、新疆、四川等地推广应用。团队已建立核心示范区5个,使牦牛乳产品资源利用率增加15%至20%,优质产品价格提高50%,减少人力成本35%。团队依托项目常年致力于乡村产业发展,为示范区群众累计增收500余万元,直接带动1.53万户群众增收,户均增收5800元,社会与经济效益显著。

文鹏程和他的团队在工作中不仅致力于推动特色牦牛乳产业现代化,还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先正思想,再谈模式。“团队在牧区要接地气地‘说话’,用群众听得懂的说法普及专业的畜牧业知识,讲讲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政策,跟着群众一起规划如何通过产业振兴来推动乡村振兴,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文鹏程告诉记者,先有了群众基础,再着手打造“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提升特色优势牦牛乳产业,加快推进农牧业转型升级。

多年来,文鹏程带领团队深入一线给当地群众科普推广,从政策解读到专业培训多维度开展科学普及工作。团队通过不懈努力,在藏区群众中培养出了一批懂政策、会技术的带头人。此外,该团队根据实际需要在藏区已建设数条酸奶标准化生产示范线,开发出了青稞酸奶、百合酸奶等新的特色酸奶产品10余种。他们把生产线建到合作社里,提高农牧民在产业化过程中的参与度,让当地牧户通过“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紧密相连,真正受益,让城市消费者也能够体验因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带来的优质健康牦牛乳畜特色产品。

一份付出,一份收获;一份耕耘,一份精彩。该团队取得的成果颇为丰硕——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1项、全国商业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项,这些成果为推动我市科技创新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赋能打造中医药生物医药优势产业集群

甘肃陇神戎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新药研发、中药加工和生产经营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甘肃省战略新兴产业首批骨干企业。作为陇药骨干企业,年来,陇神戎发在集团公司大品种培育、拳头产品二次研发、市场开拓等强有力措施带动下,强力推动产品研发,最快最大化扩能保供,保持了经营业绩快速增长。据了解,该集团2022年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1.01%、55.82%、277.32%、198.83%。公司通过不断加大研制投入,现已获得药品生产批准文号24个,全国独家产品5个,其中元胡止痛滴丸、宣肺止嗽合剂单品种年销售额均超过3亿元,“隴神”、“普安康”商标先后荣获“甘肃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

将传统中医药进行现代医药学科技创新改进是传承中医药并发扬光大的重要途径。自成立以来,陇神戎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创新技术与传统中医药结合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据公司负责人任一杰向介绍:“元胡止痛滴丸为无成瘾的纯中药全科用药,临床应用广泛,对于治疗行经腹痛、胃痛、胁痛和头痛疗效显著,我公司联合天津药物研究院,以张伯礼院士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理念,对该产品药用物质基础、作用机理等进行了系统研究,获得了以此研究为核心的《元胡止痛滴丸二次开发研究》国内首批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研究专著,为产品应用和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依据,使该产品赢得了广阔市场前景。”

像陇神戎发这样的中医药企业目前已经茁壮成长为我市的优势产业集群。甘肃是中医药资源的富集区,年来,我市立足资源优势,深入研究国家、省市中医药产业政策规划,认真贯彻落实有关中医药产业发展部署要求,常态化对接企业需求,通过项目支撑、台建设、政策扶持等措施,积极组织实施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和人才创新创业项目,支持各项中医药项目117项,共计1760万元,不断提升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科技赋能力度。

紧紧把握国家和甘肃省大力扶持中医药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机遇,兰州市在全面提升陇药产业整体实力、着力培育全市经济转型发展新增长极、全力打造产业链延伸、工艺技术升级及资源整合创新台等方面深耕不辍,锚定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目标,努力把中医药产业建设成为集规范化中药种植、中药材深加工、新药研发、现代中药生产、药品商贸物流为一体,具有完整产业链的中医药和生物医药强大产业支柱。

除了传统中医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也是年来我市重点打造的强势产业集群。我市依托资源优势、科技优势,已形成了以生物技术药物、现代中(藏)药等为重点的产业体系,构建了兰州新区和兰州高新区两大产业集聚区,部分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几年,通过不断优化医药产业布局,通过出城入园、招商引资等方式,产业集聚发展势头获得长足进展。

目前,兰州新区医药产业园聚集了佛慈、和盛堂、兰药、普安康、申联生物等多家龙头生物医药企业,兰州西部药谷产业园已入驻国药集团、兰津灵、赫博陇药、太一医疗等颇具实力的医药企业。兰州高新区医药产业创新研发孵化园建成集研发、中试、孵化培育和技术会展为一体的综合医药产业创新研发孵化园,以拥有兰州生物所、兰生血液、中农威特、中牧实业、奇正藏药、陇神戎发、西脉等13户生物医药生产企业。

在此期间,通过科技重大专项扶持、产学研合作、大品种大品牌培育等措施,培育了兰州生物所、中农威特、中牧兰州生物药厂等生物制品骨干企业,以及佛慈制药、陇神戎发、和盛堂、奇正藏药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中(藏)药企业。2021年,产值过亿元企业已有12户,其中兰州生物所突破60亿元,佛慈制药产值达到6亿元,分别成长为全省生物制品、中医药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在研发核心产品方面,打造了A型肉毒毒素、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口蹄疫疫苗、六味地黄丸、元胡止痛滴丸等知名“拳头”产品。在多肽类药物领域,依托兰州大学、肽谷研究院、兰州生物所等单位,重点推动兰州生物所促胰岛素分泌肽融合蛋白注射液、肽谷研究院抗癌类多肽创新药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目前建设完成的兰州肽谷生物医药重点实验室,以仿创结合方式,研发出具备国内领先水的多肽创新药、多肽疫苗等产品,形成集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一体的载体台,探索出研发创新产品,培育核心企业,打造产业集群的有效途径。

通过持续不断的发展和培育,目前我市生物医药领域产业规模正稳步壮大,产业布局逐步优化,基本形成了兰州高新区和兰州新区两大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产业聚集区。在人用疫苗、兽用疫苗、医学美容产品、多肽类药物、重离子医学工程、高端植入器械、生物诊断试剂、现代中药等领域获得强大的市场优势。据了解,目前全市共有规模以上生物医药生产企业21户,2021年生物医药工业产值达到114亿。

赋能高新技术企业抢占创新发展新高地

伴随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数字经济成为重塑全球经济格局的重要力量,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成为新形势下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为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创新大势,抢抓云计算、大数据、5G、AI、区块链、新基建发展的时代机遇,兰州市年来打造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科技创型企业,并以最新科技创新成果赋能前沿科技企业发展。

甘肃九霄鲲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我省信创产业发展的排头兵,从公司成立起就获批“甘肃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适配基地”,为甘肃省信创工作搭建了信创产业发展的基础台,通过开展信创适配一站式服务,设计了科学完备的适配验证方法,制定了统一的适配验证标准规范,全力支撑了我省信创产业全面发展。该公司现已与数字政府、金融、交通、运营商、制造业等多个行业88家企业构建成为适配伙伴关系,发放适配认证证书450份。公司成立两年来,充分发挥了自身优势,深化在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国产化计算产业、数字经济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布局,为数字强省构建关键基础。2022年,九霄鲲鹏快速推进产业基地建设,成功完成了国产鲲鹏服务器和PC的“甘肃造”。

值得一提的是,九霄鲲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不止于硬件的研制,还立足于软件适配及鲲鹏生态建设。该公司不仅践行强“芯”战略,还在积极引“魂”入甘,在软件技术开发应用上持续发力。公司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中优势研发力量持续攻关基础软件技术。入局鸿蒙生态以来,已在交通、教育两大行业,从技术突破到场景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通过紧跟集团公司鸿蒙生态发展战略,在省内积极与交通、教育两大行业进行对接,探索从产品到解决方案,从行业标准共建到软硬件生态建设的具体实践。

从全国来看,由甘肃九霄鲲鹏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的甘肃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已成为全国领先的鲲鹏创新机构。目前,甘肃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已经与兰州大学、中科院兰州分院等科研院所、三大通讯运营商、甘肃建投、兰州铁路局、航天科工760所、读者等各行业龙头企业实现深度合作。依托其迁移适配、生态构建、应用孵化、创新支撑的台能力,实现了全行业、宽层次、多领域建立链接,为千行百业国产化应用开发和移植提供了深度服务。

甘肃省启迪绿色科技创新有限公司是由甘肃科技集团和启迪控股旗下启迪清洁能源集团强强联合打造的集技术研发、产业孵化、成果转化和产业融资为一体的综合研发服务机构,重点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领域,嫁接核心优势团队和优质科技成果,从创新资源供给和企业技术需求两端精准发力,围绕优势资源建设产业化协同创新赋能台。

据该公司总经理焦记稳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公司业务的聚焦点成果转化也被称为科技创新的‘最后一公里’,直接关系着科技创新能否服务于国民经济主战场。就目前实践来看,普遍存在科技成果不成熟需要评价培育、企业需求不精准需要对接挖掘、转化路径不专业需要科学设计、转化资源不到位需要有力整合等问题,只有在科学的方法体系、专业的团队支持、有效的资源组织下才能协调运转起来。公司牵头运营的甘肃省科技成果转化赋能台就是基于以上问题的解决,通过科技成果成熟度、企业创新能力和项目支撑环境的科学评价,向科技型企业、政府机构、产业园区、投资机构等提供供需对接、成果熟化、项目落地等环节的规范式全链条服务。赋能台正在紧锣密鼓调试中,将于期上线试运行。”据了解,根据未来3到5年的规划,启迪绿色科技将积极融入“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依托我省成果转化赋能台的服务拓展,在更大范围内推动创新资源聚集和共享,以台服务台、以生态整合生态,促进新能源、新材料等细分领域优质科技成果在甘肃落地见效,以培育、助力加速新型科技公司成长壮大服务于甘肃经济低碳转型发展,打造“一带一路”技术转移国际化台和通道。

年来,通过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积极引导省内外科技成果在兰转化,同时积极促进在兰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人才与企业联动融合,我市在培育新型科技创新企业方面成果丰硕:海默科技的水下多相流量计实现国产水下生产设备在深水油气开发中的首次商业化应用,入选了国家“十三五”创新成就展;生物医药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的长效促胰岛素分泌素、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进入临床试验,“猪口蹄疫O型病毒样颗粒疫苗”取得新兽药证书;兰州空间物理研究所微重力开关等43台套产品在神州十五号飞船上成功应用;兰州石化氯化聚乙烯专用料填补了西北地区原料生产空白……

目前我市已联合组建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基地83个、企业研发机构49个。至2021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已达到了681家,较2016年增加了两倍,占全省总数的50%,评价入库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了636家。全市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增幅较大,享受企业数量和减免额度约占到全省的四成以上。在此期间,通过多项利好政策扶持带动,市科技局2021年推动开发了新产品41项,完成重大科技成果转化40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5家,新增创新台45个,培育和引进创新团队41个。

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蓬勃发展正在鼎力推动兰州这个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升级,成为新时代的“兰州制造”的产业支柱。

赋能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科技创新生态

回顾几年来的工作成果,我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主导战略,出台促进科技创新配套政策,深入实施重点人才项目、重大技术攻关专项“揭榜挂帅”,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措施,使兰州已正式迈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已经连续3年成为全国15个创新策源地城市之一,2021年排名进至14位,兰州科技进步贡献率和综合科技进步水指数也分别达到60.4%和79.53%,创新实力整体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5年内翻了两番多。

两年,兰州综合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基础不断夯实。在此期间,市科技局先后起草了《兰州市培育建设综合国家科学中心工作方案(建议稿)》等方案、推进建议和重点任务分解表等。2021年,征集凝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水创新台载体建设项目31个,并就支持兰州建设“综合国家科学中心”等内容提请科技部协调支持,《甘肃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中明确将“夯实兰州综合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基础”、推进“同位素实验室建设”“应用数学中心建设”等台载体纳入建设规划。

2018年2月,兰州、白银高新区获国务院批复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五年来,我市坚持把建设兰白试验区和兰白自创区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台,突出先行先试,加快兰白两区建设。优化市级推进机制,提请调整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成员、市科技局成立“甘肃兰白—上海张江科技创新结对合作”专门工作组。通过举办“张江兰白服务企业直通车”线上推介活动,与上海方面开展委托研发、共建台、科研合作等项目69项。仅2021年,除推动项目落地,该局组织三区、榆中生态创新城、市发改委、市工信委等部门,已凝练“绿色制造”领域项目28项、“双碳”领域项目7项、“隐形冠军”方面项目20项,凝练兰白“两区”重点项目48项并下发重点项目清单;主导设立了2000万元风险补偿资金池、4.5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和2000万元天使投资基金,帮助30家企业获得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1.2亿元,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协调贷款1.4亿元。“张江·兰白·中医中药经典名方研究院”“大湾区兰白自创区中医药创新发展示范区”“北欧离岸创新中心”“西北海创中心建设”正在加快建设。兰白“两区”的区域合作不断深化、产业高地更具活力、三区发展水提档进位。

聚焦创新策源,提升创新台能级是保持科技创新活力的重要保障。年来,以持续建设综合国家科学中心为牵引,市科技局按照“基础研究+产业创新+城市建设”的基本路径,统筹全域科创资源规划建设兰州科学城、动物疫病防控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重组、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入选首批标杆全国重点实验室;建成运营大科学装置科技创新创业园一期、省同位素制造业创新中心、海亮新能源材料研究院等科创台;成立兰州石化科技创新中心,打造中国石油超洁净聚烯烃和丁腈橡胶化工新材料原创技术策源地……根据下一步的规划,我市将从服务科技孵化载体、服务乡村振兴和服务企业发展三方面进一步切实做好科技创新服务工作。

很多科技创新企业都是从小微企业起步发展而来。完善科技孵化载体,强化政策支持是对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的生命强化。2022年,我市出台的《兰州市科技创新创业孵化载体管理办法》进行政策培训和入企宣传,更好的使科技政策落地落实。为学借鉴发达地区科技企业孵化培育的先进经验,我市相关部门积极组织孵化器企业到先进地区进行企业间的学交流。同时,为强化对孵化器企业的科技服务措施和内容,相关部门还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及时解决企业发育成长中的问题,推进科技孵化器企业和众创空间的创新发展。目前已新培育各类众创空间和孵化器10家,推荐引导优质科技型企业申报高企不少于30家。

兰州具有强大的科研院所和高校资源优势,通过加强院所合作,实现新型科技成果转化是利用好这一资源的应有之义。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政府、企业与院所深度合作已经结出丰硕果实。例如:兰州市科技联合服务中心联合兰州大学申报2022年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含有色金属固体废弃物治理及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研究》,该项目主要研究解决如何在高效提取有色金属资源中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从而实现“三废”零排放及资源化利用,减轻环保压力;与甘肃省农科院,市农科所等农业科研单位联系合作,加快良种良法的引进示范推广,提供科技支撑,推广土豆、玉米、小麦、辣椒、番茄等符合兰州市地区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分别在七里河区、永登县、榆中县,以展板的形式,开展现场培训,组织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暨良种良法推广展”系列活动6期,并聘请农业专家对永登县通远镇上坪村土质土壤进行研究分析,推广科技农业新品种“冀张薯”种薯15000斤,示范应用种植200亩,一亩增产2000斤左右,增收20万元,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年来,兰州市积极出台各类科技创新政策,建立起政策办法与优惠政策相互配套衔接的“1+N+9”人才政策体系,重点人才项目重大技术攻关专项“揭榜挂帅”活动等等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此外,我市还大力推进以项目引进人才措施。通过“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板材研发及产业化”等273个创新创业项目,兰州市柔引进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领域高层次人才198人。期间市级投入引进人才创新创业项目资金累计达2.9亿元,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支撑作用持续增强。在落实和细化各项人才政策的过程中,市科技局主动作为引才、聚才,这些国内知名专家、学科带头人的加盟,解决了一批事关兰州市经济转型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企业长远发展的技术难题。

举办各类学术、技术交流活动是提高创新能力和提升科技赋能能级的有效途径。2022年,我市通过承办或组织兰州科技成果博览会、“活力金城”兰州市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新挑战赛(甘肃·兰州)现场赛、兰州——西宁科技成果对接会及兰州市智力成果转化集市等活动,激活了我市的创新“活水”。特别是2020年兰州科博会,科技合作、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技术交易、科技产业投资三类项目的签约总额高达70.85亿元。科博会签约项目“国内首台高压变压器型电子加速器——DG型加速器”填补了我国在该类型加速器技术上的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而中国创新挑战赛获奖项目“碳离子治疗系统”攻克了“卡脖子”关键技术,实现了国产重离子治疗设备零的突破。

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科技创新生态,我市科技创新环境正呈现出更加开放包容的新生态,不断促进科技赋能与经济社会更加深度融合、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提质增量、创新质量快速提升。

按照省委“大力实施强科技行动”“着力增强科技支撑力”的决策部署,全省“强科技”行动实施方案已出台。我市在落实“强科技”行动上提出,2023年,力争全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20家以上,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900家以上,组织市级科技项目200项以上,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00亿元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2%以上。全市科技系统不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方向,聚焦省市“强科技”行动,围绕打造国家重要的区域创新中心等目标,全力推进我市科技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关键词:

首个!火山语音立项有声阅读标准,获CCSA工作组一致通过

2023-03-13 15:22:46首个!火山语音立项有声阅读标准,获CCSA工作组一致通过

供应布局,服务加速!浙江中力湖北生产基地正式投产

2023-02-21 17:34:36供应布局,服务加速!浙江中力湖北生产基地正式投产

usmile笑容加,重新定义口腔清洁

2023-02-20 14:45:57usmile笑容加,重新定义口腔清洁

春节红包封面大比拼,科技文化交相辉映,中国广电别具特色

2023-01-18 10:03:57春节红包封面大比拼,科技文化交相辉映,中国广电别具特色

SD-WAN是什么?详解三大优势及SD-WAN解决方案

2023-01-12 12:32:55SD-WAN是什么?详解三大优势及SD-WAN解决方案

打造操作系统“大生态” 筑牢数字经济底座 麒麟软件助推网信产业发展质效双提

2023-01-09 21:05:58打造操作系统“大生态” 筑牢数字经济底座 麒麟软件助推网信产业发展质效双提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