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最近数月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是:亚马逊和谷歌越来越像了。
亚马逊已经公布了一款智能手机,谷歌通过推出Shopping Express涉足送货业务领域。两家公司在相互模仿对方的业务模式,并都推出与eBay旗下PayPal相竞争的支付解决方案。谷歌和亚马逊还都是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数据中心业务领域的大牌厂商。
谷歌和亚马逊两大互联网巨头缘何不断进军远离核心业务的新业务领域?新业务利润丰厚,有助于推动股价的上涨。谷歌在最近的财报中称,今年第一季度公司利润率为61.34%,同期内亚马逊毛利率为28.8%。
从数字上看,亚马逊模仿谷歌合情合理,但谷歌为什么要模仿亚马逊呢?原因很简单:营收。亚马逊称,在截至2014年3月31日的过去12个月中,其营收为781.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807亿元),同期内谷歌的营收为612.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771亿元)。
过去数年,谷歌和亚马逊的营收一直在快速增长。谷歌营收由2013年3月份的524.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229亿元)增长至612.8亿美元,同期内亚马逊营收由639.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937亿元)增长至781.2亿美元。
两家公司营收的增长速度可谓突飞猛进,但大胆地进军新领域也使它们冒着极大风险。营收表明两家公司核心业务发展势头很好,但它们都在努力地拓展核心业务之外的新业务领域。
有业内人士猜测,真正让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担心的是电子商务的极限。他们担心电子商务市场的规模存在上限,互联网公司有无限创收方式的流行观点可能是错误的。
值得记住的是,谷歌和亚马逊都是数据公司。它们业务模式的基础主要是处理数据,然后根据数据创建新业务和解决方案。数据表明互联网业务是存在上限的,这也是两大巨头努力开发线上和线下业务的原因。
在某种程度上,谷歌和亚马逊都在模仿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业务模式。巴菲特的业务模式有两条原则--护城河和浮舟。
护城河指的是竞争对手难以企及的优势。业内人士指出,亚马逊旨在创建护城河。亚马逊“护城河”主要基于客户服务和便利性,其高质量的客户服务是竞争对手难以企及的。
谷歌的“护城河”是其处理数据的能力及其不可预测性。没有人知道谷歌下一步会涉足哪个业务领域,其他公司如何与它竞争?谷歌有自己的节奏,无视市场(与巴菲特非常相似)。
谷歌和亚马逊的“护城河”都不够稳定,都会面临资金雄厚的竞争对手的挑战。亚马逊要担心的对手有沃尔玛、eBay、阿里巴巴,还有谷歌;谷歌的竞争对手则包括微软、eBay和亚马逊等。
佩奇和贝索斯都在尝试建立起庞大的生态链作为“护城河”或“雷区”,御敌于千里之外。“护城河”起作用的方式是大幅提高竞争成本。沃尔玛就是这一模式的一个经典范例。
浮舟指的是企业在需要时可以利用的现金。巴菲特以投资有大量“浮舟”的产业闻名,其中包括保险、新闻、再保险和银行。
谷歌和亚马逊都能生成大量现金,但不够稳定。业内人士指出,互联网业务天生具有不稳定性。之前曾有媒体报道称,亚马逊涉足支付业务的目的就在于现金流。
谷歌的自由现金流相对稳定。谷歌去年第一季度的自由现金流为24.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0亿元),今年第一季度为20.4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6亿元)。最近数年谷歌自由现金流一直在滑坡--曾达到过30.8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0亿元)。
这些数字表明谷歌比亚马逊更需要“浮舟”,这可能是谷歌进军送货和零售业务领域的原因。亚马逊已经证明它能在这些领域获得大量现金,去年第四季度亚马逊自由现金流为46.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89亿元)。
未来数年谷歌和亚马逊将继续进入对方的领地。它们可能需要生存下去,避免重蹈雅虎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