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机聊天、手机购物,再到打车应用、手机银行……移动互联网浪潮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生活。零售、金融、交通等传统行业都在这个浪潮中或急或缓地转身。《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如今,快递行业也出现了移动互联网身影,这对该行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记者近日发现,成都出现了新型的快递模式。通过下载一款手机应用软件,每个用户均可“抢单”,变为临时快递员,并获得10~30元不等的快递付费。
业内人士指出,“人人参与送快递”将社会多方资源整合起来,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不过由于进入门槛低,要实现良性发展还需要监管方制定相应行业规范,“就像打车软件一样,不一定要等到出了问题再采取对策,提前防范好能够避免很多发展障碍。”
快递业“搅局者”
据了解,这种被称为“人人快递”的网络平台实际上是移动互联网思维与P2P思维对快递行业的渗入。
记者下载人人快递手机应用发现,该应用可实时查询身边的寄件信息,愿意接件的用户可根据自身的行程安排,携带“顺路”的快件,送到目的地。
利用上下班时间当兼职快递员的想法似乎不错,但一个个疑问随之浮现,用什么样的机制来保证快件安全就是其中之一。
对此,人人快递相关工作人员称,为保证快件不遗失,参与送件的用户必须绑定同一手机注册号码的信用卡,每次拿到快件后,后台将冻结与快件价值相等的资金。没有信用卡的用户需要提交个人资料到人人快递当地公司,公司通过评估后进行授信。“相当于由公司提供担保,保证快件安全。”工作人员表示,送件人在收件时需要拍照,随后接手快件,快件安全送到之后可通过线上交易方式获得快递费用。
至于盈利模式,该人员称,“邮递费用10多元到30多元不等。现在80%的快递收入都是归送件人,我们叫‘自由快递人',20%归平台,包括平台运营费用、税收和银行返点等各种费用。”
安全性存争议
对于人人快递的模式,业内人士认为创意很好。清科研究中心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该平台)巧妙利用了闲置的个人交通资源、信息流与物流结合。是很符合现代发展需求的商业模式。”
三网融合研究专家吴纯勇也认为该平台值得肯定,“中国人口多、人口流量很大,通过应用把需求双方连接起来,形成新的行业,创意不错。而且也许还能够解决很多社会问题,比如一些下岗职工、文化程度较低的劳动者都可以参与进来,收入也有一定保障。”
不过,中投顾问咨询总监丁伟奇认为,虽然该平台能解决时效和易碎易损物品的运送,但“点对点”所花的费用相比普通快递公司并不具有价格优势,因此,它只能作为填补快递业的市场空档,难以成为快递业的主流。
此外,业内人士认为,该软件也存在缺陷。“保障快件安全性的问题需要有很妥善的方案,否则模式很难成功。”清科研究中心某研究员表示。
四川省快递协会秘书长贺泽俊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第一次听说该平台,感到很惊讶,“人人都当快递员,这怎么可能?”
贺泽俊表示,快件的检测是上述商业模式中的重要问题。“信用卡抵扣是一种方式,但快件的安全问题不是信用卡就能解决的问题。比如化学物品的检测,或者价值难以估测等,通过单纯点到点的模式可能难以保障整个过程的安全。”
吴纯勇也认为,信用卡额度抵押或公司授信的方式尚不能保证安全性。“比如在送件过程中发生了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快件损失就不是信用卡或金钱能够解决的问题,它可能上升到法律层面。”吴纯勇认为,保险或法律咨询也是目前人人快递需要引入的环节。清科研究中心也认为,信用卡抵押扣款模式要基于个人信用的评估,如果仅凭快递人有信用卡而授信给他,这种风险仍处于不可控状态。除非该软件与特定银行有信用评估合作关系,如果没有较权威的金融机构作支撑,这样的应用很难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