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科技讯】关于打车软件的消息,近日频频见诸报端。在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补贴大战之后,眼下终于出现了消停的迹象。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打车软件市场回归平静,而是新的战争“山雨欲来”......
任何一个大众应用,用户数量无疑都是其生存的基础,而初期“赔本赚吆喝”的营销模式虽然老套,但却也屡试不爽。眼下包括滴滴,快的为主的打车软件,通过补贴的形式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用户数量,下一步该是寻求新的增长空间和快速盈利模式的时候了。
目前各家打车软件的补贴费用已经开始降低,未来将逐渐归零,然后采用其他措施以刺激用户,而贴身化的生活服务整合,无疑将成为目标。
有打车软件公司坦承,打车软件的“补贴大战”对于用户的价值在于,开启用户智能打车的新模式,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供需信息不匹配的问题;对于软件公司本身,则积累了用户和流量,并为未来可能的衍生服务建立了市场基础。
据嘀嘀打车公布的数据显示,从补贴开始至今,其总共投入补贴14亿元。由此使得其用户数量从2200万猛增至1亿,日均订单数达521.83万,增长十倍以上。其对手快的,在今年一季度,日订单数也超过623万单,甚至已经开始进入香港市场,为未来的国际化战略铺路。
除此之外,打车软件还为腾讯和阿里等巨头的支付帝国提供了新的入口。有数据显示,“嘀嘀打车”为微信支付提供了每日400余万笔的交易,使得其兵不血刃成为移动支付主流工具;而支付宝的这一数量更是高达2500万笔。
在有了客户基础之后,下一步,打车软件的竞争将从抢客转向体验......而地图,团购等贴身化的生活服务整合,价值也将逐步显现。
有数据显示,高德地图在整合快的和滴滴之后,就有效的提升了预约出租车的数量,以及城市覆盖的广度。用户可以在高德地图上清楚的看到自己周围的出租车分布,并可快速的进行呼叫。至于滴滴打车和大众点评的合作,其思路也同样在此。
除了地图和生活消费,未来可以和打车软件接口的领域还有很多,包括电商、团购以及旅游都在此列。打车软件就像是一个早期的空间站平台,可以通过不断的接驳新模块来完善自己。虽然目前其盈利能力还十分有限,但未来的前景无疑是宽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