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6日,史密森国家动物园的工作人员捧着刚刚孵化出的两只灰颈鹭鸨。这两只雏鸟名叫Pipe和Tuza,,是6月23日和24日相继出壳的。
对于生活在美国史密森国家动物园(the Smithsonian’s National Zoo)的灰颈鹭鸨(kori bustard)来说,这个夏天注定要载入史册。今年6月和7月,这种濒临灭绝的鸟类,增加了4个新成员。不过,科学家们的“丰收”,不仅仅是由于雏鸟的降生,更在于他们保护灰颈鹭鸨的尝试取得了成功——他们放进鸟窝的电子蛋,实时传回的数据,实时报告了鸟蛋的孵化状况。
当雌鸟开始孵蛋后,研究人员就将电子蛋放进了鸟巢。这种电子蛋上配备的传感器,会实时探测和记录鸟蛋表面各处的温度,从而探知鸟蛋内部的变化;记录雌鸟在孵化过程中,翻动鸟蛋的频率。电子蛋监测获得的数据,每过48小时传回到一台电脑上。根据这些信息,国家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在实验室中模拟自然界的孵化过程。
“这的确是一个重大突破。这些数据是我们无法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国家动物园的生物学家Sara Hallager表示,“我们搜集到的这些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鸟类的繁衍生息,也找到了更好的人工孵化方法。”
了解自然的孵化过程,对饲养这些物种至关重要。但是,对很多濒临灭绝的物种来说,我们还无法获知这些最基本的生物学数据。人工孵化时,鸟蛋的温度和翻动鸟蛋的频率,更多是出于猜测。要提高人工孵化的成功率,不仅仅是增加圈养鸟类的数量,还需要帮助他们保持其遗传多样性,这对物种的健康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人工孵化灰颈鹭鸨的计划启动于1997年,国家动物园已经孵化并养大了将近40只灰颈鹭鸨。而今天夏天孵化的这四只鸟蛋中,6月孵化的两只,来自一个建立得很好的遗传系(genetic line),而7月孵化的一个蛋则来自于一个从未繁殖过的雌鸟。
“像这样的圈养种群,遗传多样性越多越好”,Hallager说,“这真是让人兴奋的消息。”
Hallager是灰颈鹭鸨物种生存计划的领导者。物种生存计划(Species Survival Plans,,SSPs)是北美动物园和水族馆共同推行的一项计划,主要是有选择性地确定一些物种,有计划地保护它们的健康,并帮助这些物种维持稳定的数量和遗传多样性。
类似国家动物园孵化灰颈鹭鸨时使用的电子蛋,之前加拿大卡尔里加动物园孵化鸣鹤(whooping crane)、圣路易斯动物园孵化水鸟时,都曾经采用过,但这项技术还不能广泛推广。在孵化灰颈鹭鸨的同时,国家动物园还放了两个电子蛋到火烈鸟的巢中。研究人员发现,电子蛋不能用于比鸭蛋小的鸟蛋孵化。不过,Hallager表示,未来电子蛋应用于小型鸟蛋的孵化过程中,是可行的。
灰颈鹭鸨是南部非洲特有的一种鸟类,也是目前世界上最重的鸟之一——雄鸟的体重能超过18公斤,这种鸟不能飞翔。同时,灰颈鹭鸨也是杂食动物,习惯居住在地面,尤其是草地上。由于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和长期偷猎,野生灰颈鹭鸨已经濒临灭绝。
目前,世界上只有史密森国家动物园等9家机构,成功地孵化出了灰颈鹭鸨。国家动物园共有4只成年的灰颈鹭鸨在室外展出,供游客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