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科学种树:种树不等于郊游
张颖 2001-04-03 16:36:46
近日各种形式的植树活动屡屡出现报不上名的情况。老百姓植树热情如此高,林业专家却不无担忧:有绿化意识是好的,但不能忽视科学种树的观念。 “种树的关键是要把树种活,栽的时候就要想如何保证成活。如果不注意的话,植树热情高可不等于成活率高。”北京市林业局造林处王永安工程师向记者详细介绍了按照技术要求种树时的注意事项。一是要适地适树,根据当地土质情况选择适合的树种。一般来说,当地林业技术人员都事先把树苗准备好,挖好了树坑。树坑挖不到位也要影响树苗成活。二是及时扶正,种树时一定要把树苗扶正了,立直了,否则风一刮树苗倒了、歪了,树根也就跟着歪了。三是培土要实。将土填满树坑后,一定要用力踩实,这样才能有助于树苗挺直,尽快长出根来。四是要细水慢灌,把水浇足。浇水也很讲究,第一次要浇足,让水都渗透下去,而且浇的时候不能着急,要细水长流般地慢慢浇。而第二次浇水也不能着急,要等到一周或十天后再浇。“种树讲究的是三分种七分管”,这是记者在采访时听到林业工作者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据北京市林业局总工程师周冰介绍,树种下后,当年成活叫成活率,三年以后再看还成活,叫保存率。她强调:“种树关键在于后期管护。”林业专家们一致认为,保障成活,就要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种树,并由专门人员负责日常维护。 北京青基会的工作人员也说:“适当组织一些植树活动可以在市民中倡导绿色意识,但真正要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时,还是要专业人士来做更好。”令他们忧虑的是,组织去郊区植树可不等于郊游,不科学的种树可能导致把树种死,或者需要当地林业技术人员返工,增加重复工作量。专家还提出,有没有环保意识、绿化意识并不在于你亲自栽过几棵树,保障种一棵树活一棵树,才是真正有利于改善我们的环境。要想为还北京碧水蓝天尽一份力,可以有很多种形式。同时,他们还提出要有一个相应的科学的保障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