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学者认为:北京猿人“食人论”证据不足(1)
国内学者认为头盖骨等疑点均可有合理解释 尽管当年的西方学术权威推论北京猿人是食人族,但是中国的学者们并不认同这个观点,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反驳了魏敦瑞的论据,并推断北京猿人的食物来源应该是采集夹杂着狩猎。国内专家对北京人不是“食人族”基本达成共识,不过对于他们是否如这个雕塑表现的那样以打猎为生,尚有分歧。当年的学者用炉火烘干出土的北京人遗骨。 反驳1 头盖骨更容易保存 “认为北京猿人是食人族的原因,无非就是认为所发掘的北京猿人化石中,头骨较多,肢骨很少。”吴新智院士认为所谓的这一证据其实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北京猿人长期以来便被认为是开‘食人之风’的始祖,这种说法是魏敦瑞首先提出的,但是我国老一辈科学家对此早就提出了疑义。”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黄万波研究员如是表示。 黄万波是“巫山人”、“蓝田人”、“和县人”的发现者,也参与了近几年周口店的一些发掘工作。 在他印象中,魏敦瑞在古人类学界享有权威地位,北京猿人是食人族的论点曾一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中国学者很早就曾撰文反驳过魏敦瑞的推论。 “其实在对古人类的考古发掘中,头骨多,肢骨少,是较为一般的现象。”黄万波指出在其对巫山人、和县人等考古发掘中,也出现此种现象。这是因为对比起来,在漫长的时间演化中,头骨更容易保存下来。 此外,黄万波还解释了另一个原因。那便是考古发掘现场往往是众物横陈,各种物种的遗骸都有可能,而人的头骨较为易识别。加之,动物对人的头骨也不太“感冒”,所以肢骨有可能落入动物之口,而人的头骨却有较大的几率避免这种危害。 认为北京猿人有吃人风气的根据还有:头骨的颅底部分破裂,是敲破取食造成的。黄万波指出尽管自己在考古发掘中,并未发现类似的古人类头盖骨,但是造成头骨颅底部分破裂、出现凿痕是由于颅底结构的弱点及保存条件的综合合力造成的。 颅底有许多供神经和血管通过的孔道,骨质厚薄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受压后易于破碎而解体。相较之下,头盖骨部分由于它的穹窿形,厚薄较为一致。即使受到了外来压力,也不容易破碎。即使破碎,也是裂成较大而平扁的骨片,比较容易被保存下来。同时,面骨部分也比较脆弱,容易破碎,因而在人类化石中也常缺损。
首页 上页 | 1 | 2 | 3 | 下页 尾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