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军事 | 汽车 | 游戏 | 科技 | 旅游 | 经济 | 娱乐 | 教育 | 投资 | 文化 | 书画 | 公益 | 城市 | 社区 | 拍客 | 视频 | 好医生 | 海外购 |
新华网南京12月16日电(记者 刘巍巍)多年来,太湖的形成和演化一直是中外学者关注和争论的焦点。近日,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王鹤年、谢志东、钱汉东三名教授找到了太湖属陨石冲击成因的关键性证据,进一步确认太湖系陨石冲击坑。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2009年第4期《高校地质学报》上。
由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陨石专家王鹤年、谢志东、钱汉东组成的课题组经过分析鉴定,确证目前在太湖沉积淤泥中发现的各种奇石与石棍,保留了明显的冲击溅射特征,显示其形成经历了冲击震碎、熔融、挖掘抛射、空中飞行等阶段,最终溅落在冲击坑及其周围。同时,溅射物表层结构保留了气流刻蚀纹,并有熔珠和铁质熔壳;溅射物内部岩屑、晶屑中保留有受冲击应力形变的证据;溅射物铁质熔壳内包裹有石英、长英质及菱铁矿等冲击形成的粉尘。
“太湖冲击坑溅射物的发现为太湖系陨石冲击坑的论断提供了可靠证据。”王鹤年表示,结合近20年来学者们对太湖研究的已得成果,可以确证太湖属陨石冲击坑成因。
经研究证实,太湖冲击溅射物产生于太湖陨石冲击坑形成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即冲击震碎的岩屑、晶屑、尘粉及熔融物体等混合体被高速抛射至空中,再回落或溅落到冲击坑及其周围,太湖及周边的湖泊淤泥层保存了其中一些溅射物。
“太湖冲击坑的形成应该小于1万年。”王鹤年教授解释,因为这些溅射物分布在湖底较硬黄土层之上的淤泥层中,而这些黄土层有1万至2万年历史,由此可以作出上述时间推断。
404 Not Found |
404 Not Found |
404 Not Found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