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业 界/ 互联网/ 行 业/ 通 信/ 数 码/ 手 机/ 平 板/ 笔记本/ 相 机
当前位置: 科技 > 业界 >

为战育人、硕果频出青年人才在这里充满科研干劲

为战育人、硕果频出青年人才在这里充满科研干劲
2021-12-02 17:55:09 来源:科技日报

顾莹  阳恒  科技日报记者 张 强

晨曦的薄雾中,一枚火箭腾空而起,尾部拖着熊熊的火焰,按预定轨迹朝目标飞去,击中空中目标、成功开伞、平稳落地……动作一气呵成。

最近,每天早上不到六点,彭科就会来到学校操场,跟学员一起试验他们开发的又一款新型实践教学火箭。

彭科是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的一名青年教员。毕业留校后,他投入到实践教学中,带领学员开展火箭领域创新实践研究。本学期初,彭科获得该院青年人才重大自主项目资助,鼓励他在实践教学中进行有益探索。

“在我们学院,只要你想做事就一定能做成!”彭科说。

记者了解到,2017年调整组建之后,面对新形势、新局面、新任务,这个学院党委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推动人才结构持续优化,让每个人都精准找到发力点,为战育人,为战而研,硕果频出。

形成以老带新的人才培养链条

2015年,湘江之畔。嫦娥五号技术负责人找到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于起峰,交给他一项技术难度极大的任务。

会面结束后,于起峰快速召集团队成员开了一个碰头会。“这是之前从未经历过的测量环境”“采样器上配置的相机已固定,无法完全满足精密视觉测量要求”“在其他国家已进行的月球采样返回任务中,还没有使用摄像测量技术的先例”……他们讨论了3个多小时,共同分析即将面对的难题。

“有必要测量一切可测的,并努力使不可测成为可测。”这是测量学先驱伽利略的名言,也是于起峰多年来的追求。接下任务那天起,年近六旬的他带着团队成员白天黑夜连轴转,打通一道又一道难关,把不可能变为可能。5年后,他们为嫦娥五号装上了一双“慧眼”,辅助采样器高效完成放样、抓罐、放罐等关键操作,圆满完成任务。

作为团队主心骨,于起峰的一言一行深深影响着团队里的每一个人。在推进重大科技工程的过程中,让领军人才引领团队发展,这是该院党委前瞻性的人才建设布局。他们造就了以于起峰、王振国、李东旭等两院院士为代表的科技领军人才群体,在他们身后,有一批敢打硬仗的团队,形成了老一辈航天专家言传身教、新一代青年人才接续奋斗的人才培养链条。

该院在发挥领军人才领航作用的同时,培养和推举一批中青年骨干在重点团队、重大工程中担任负责人。一员员“虎将”在重大任务中拔节般成长起来:易仕和,带领团队在高速导弹领域开展相关基础研究,在对创新的不懈追求中,擦亮了高速导弹的“眼睛”,为实现精确打击提供独创性技术支撑;罗振兵,带领团队紧贴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前沿,致力于新型高性能射流流动控制技术及相关基础研究,研究成果突破了国家重大工程关键技术……

系列“组合拳”提振青年教员干劲

前不久,青年教员王珊珊结束了在北京大学为期2年的博士后工作,回到学院继续任教。

2017年博士毕业的王珊珊,获得国防科技大学青年创新一等奖,入选学校首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卓越青年人才培养对象、中国科协第六届“青年托举人才工程”,她的起步节奏描画出该院青年人才奋斗图景。

王珊珊在北京大学师从张锦院士,在功能纳米材料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其间,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了4篇论文,还获得了2021年度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BMS(特任研究员)头衔博士后。回校任教后,学院给她压下担子:沿着博士后期间的研究方向继续深入探索,开辟学院功能纳米材料这一新的研究方向。同时学院也为她设立了专项研究经费。

让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打破论资排辈,对优秀苗子做到大胆使用、信任支持,让他们在关键岗位和重大项目攻关中经风雨、见世面、强筋骨……在这样的干事创业环境下,每一个青年教员都充满了干劲。

“我们要选育一批苗子,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后备库,形成梯次合理、厚实充足、接续发展的人才格局……”该院领导介绍道。为了加强针对性培养,今年,该院召开青年人才专题座谈分析会10余次,组织各领域专家教授对全院119名35岁以下青年教员逐人“问诊把脉”,了解入职工作情况、分析未来职业规划、解决面临问题困难。该院还每年拿出一定经费支持青年人才发展事业,明确规定以“项目+人才”的方式资助青年人才开展基础研究、前沿探索。

去年,该院对近3年新入职的60多名青年教员每人资助20万元培养经费,在创新黄金期及时帮扶。

今年,该院又确定6人为青年人才重大自主研究项目资助对象,总计下拨700万元用于其开展项目研究。

彭科坦言,学院出台的这一套青年人才培养“组合拳”提振了青年教员的士气,“每个人都有条不紊地推进事业,脚下的道路清晰、宽阔、光明。”他说。

树立为战育才的培养理念

教员丁浩林读博期间,一件国际性大事使我国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正在准备博士论文开题的他一连几个晚上辗转难眠,思考自己未来到底“沿着硕士期间的研究方向深入挖掘博士课题,还是挑战军事高科技,破解我国面临的国家安全威胁。”

“要时刻牢记创新为战的使命!”想起导师常挂在嘴边的话,丁浩林果断地调整研究方向,去挑战顶级难度。

在导师和学院的帮助下,丁浩林突破重重难关,顺利完成博士论文,为团队突破相关技术贡献了智慧。同时,这篇论文也被评选为全军优秀博士论文。去年6月,丁浩林毕业留校,截至今年9月他相继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学院青年人才重大自主项目的资助。

“攻关路上虽多险阻,但学院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让我可以全身心投入科研攻关。”他说。

“国家和部队的需求在哪里,我们人才建设的方向就在哪里。”该院领导说,该院有着60多年的发展历程,因战而生、应战而建、随战而强。院党委在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始终注重科研,同国家和部队的发展需求接轨对焦。

在这种氛围下,“为战而研”如同基因,流淌在每一个空天人的血液里。近年来,该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标志性成果,为服务强国、支撑强军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打造了一支晓于实战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和一批服务备战打赢的高水平创新团队。

一份数据显示,2017年该院调整组建以来,新增院士2人、杰青2人、卓青4人,20人获学校青年创新奖;涌现出首批军队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1个,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1个;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军队科学技术奖一等奖7项……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关键词:

流星雨、金星合月、日全食、彗星等扎堆现身12月份

2021-12-02 09:06:12流星雨、金星合月、日全食、彗星等扎堆现身12月份

“老一代”火箭老当益壮 “新一代”火箭风采卓然

2021-12-01 09:43:03“老一代”火箭老当益壮 “新一代”火箭风采卓然

我国自主设计研发的轨道巡检机器人成功投运

2021-12-01 08:54:37我国自主设计研发的轨道巡检机器人成功投运

“中星1D”卫星成功发射升空 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2021-11-29 08:42:47“中星1D”卫星成功发射升空 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微众银行微业贷多措并举,打造纾困帮扶小微企业的强劲引擎

2021-11-26 17:11:03微众银行微业贷多措并举,打造纾困帮扶小微企业的强劲引擎

深渊下潜深度达10896米!“悟空号”AUV再次刷新世界纪录

2021-11-26 08:42:38深渊下潜深度达10896米!“悟空号”AUV再次刷新世界纪录

相关新闻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