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个角度来说,小程序能让中国初创的互联网公司减少试错成本,提升成功概率。
象限3:慎重接入,利用微信的开放能力,引入用户到自有产品中。
MVP后,尽快引导到自由产品,因为自有产品能提供更好的服务,并且能留下用户,比如知乎、网易云音乐。内容型的产品,通过微信获得新用户,然后转移到自有平台,也是一个很好的策略。
象限4:视情况接入,主要看开发能力。
基本上很多都是个人兴趣产品、工具产品,可以从MVP的角度来做,或者以兴趣的角度来做,不考虑太多的商业产出,只考虑情怀,但这些开发者有个明显的问题,就是产品设计能力和开发能力有限,所以,如果你的人是做APP的,那就还是APP吧,如果是H5的,那就微信小程序呗。
小程序与Native App的优劣之争
yseternal:
HTML5、JS以及相关技术替代原生大家喊了很久了,就是大热的ReactNative目前看来也依然很不完善。微信的应用应该都是运行在腾讯浏览器的X5内核里,这东西怎么样大家心里也都有数。我感觉还是只能做一些低交互的应用,大概也就是比网页快捷方式高一级别,要利用OS的炫酷特性,原生还是跑不掉,而且目前原生开发很成熟了,框架库很多,门槛也很低。
三节课:
小程序不同于服务号,服务号的功能需要全部在WebAPP中提供,而小程序是微信中的Native程序,是有缓存能力的,C端用户订阅(暂且这样说)某小程序后,当有缓存的时候不仅会提高用户体验,同时也加快了程序加载速度,用户在网速不佳的时候的等待时间将大大减少。
小程序是基于H5开发的程序,但用了类似于JS-SDK的框架(百度以前是clouda框架),提供了更多的接口和组件,让程序更加流畅,体验接近Native App。能够云端发布程序(当然也需要微信审核),同时也能缓存数据,实现了借助微信这个最大的Native App来让H5App更强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