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真的不二
合并优步之后,滴滴就可以垄断出行市场、放心涨价、安心数钱了?
现实的景象是,市场空间缩水严重,短途出行替代品频出,技术没有带来显著成本优势的情况下,滴滴真的可以实现千亿美金美梦,真的可以垄断么?出行市场的机会真的没有了么?未必!(写下此文,坐等被打脸)
快车出行市场空间远低于预期
最近市场上出现滴滴投资方转让股份的文件显示:公司预计2018-2019年上市,上市时以核心业务的盈利支撑估值,管理层目标为“千亿估值”。
文中提到,上市时以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支撑估值,这个千亿美金的估值需要经营流水(GMV)达到5400亿人民币,要填上这个坑,估计滴滴差得还挺多。
先看一下快车市场的情况,这是目前滴滴单量和GMV的大头:
按照2015年CICC(中金)给出的乐观估计,出行市场的预估专车/快车市场份额的天花板在4000亿,说他们乐观是因为,他们预估每次出行的金额在30元,这比北京出租车客单价还高。
目前滴滴对外公布的快车日单量在1000w上下,客单价20元,年度GMV在700多亿,以他们市占率70%估算(滴滴的盆友别伤心,这样算市场规模大),整个线上专车市场大概在1000亿。线上叫车市场在全行业的渗透情况应该已经快到顶部了,经过两年的疯狂烧钱,需求已得到空前过剩的释放,先前花几块钱就可以享受20多块钱的专车,可谓全民上车,可惜留存不高。
根据财新网8月份的报道,北京2015年12月的快车日均单量在50w,与之对应的是北京有2000万常驻人口。滴滴目前覆盖的400个城市为三线以上城市,这些城市的人口规模在3.3亿,不考虑消费能力的差异,总的日均单量规模应该在825万,年度GMV在600亿,市场规模在800亿左右。不过,一线城市的用车量占比低于20%,这个着实让我吃惊。
而实际上,两年后的情况应该比这个数据要少,因为成本刚性难以通过效率优化提升,要赚钱只能靠涨价。目前随手查看了20多个三线城市,在个人没有得到该城优惠券的情况下,约有一半的城市存在3-5元左右的补贴,如果停止补贴,单量应该会减少很多。但考虑到这类城市的客单价低,低补贴就可以带来不错的单量,来支撑估值。
除了吃下这不足1000亿的快车,滴滴还需要从其他业务线寻找4000多亿GMV,佣金在20%的业务。
粗看滴滴手里的牌,替他们捏把汗:出租车,体量很少,而且收不到钱;顺风车,撮合效率低且容易被切单;代驾,有e代驾,有可能收购;大巴,业务也并出去了;自行车,刚刚投了ofo,刚需但客单价低,GMV贡献有限;当然还有金融、保险、租赁等业务。
5公里内出行市场面临有力替代品
滴滴北京12月份的数据显示(财新网报道),快车5公里以内的订单占50%左右,考虑到北京的平均通勤距离比别的城市长,全国5公里内的快车订单应该超过50%,这也是人群的总体规律。
而在分时租赁自行车出现后,近距离乘车出行的需求怕是要被革命了。分时租赁自行车,就是按分钟计费的自行车租赁服务。目前的两个主要玩家,解决了之前用户在办卡、支付、还车等方面遇到的问题,笔者用了几次之后发现,从A到B骑车花的时间跟叫车差不多,但价格只要1块钱,不是10块钱,相当于原来的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