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消费升级,都说2016年是中国消费的元年,我们一共投了318家企业,消费行业也是占比最多的,但是我必须要指出,“消费升级”这个概念常常会给投资人和创业者设置一些陷阱。
为什么2016年是消费升级的元年?我们内部也在反思,其实现在很多的机构,根本不知道2016年投什么,或者当年所谓吹过的风已经破灭掉了。消费就是缓慢的过程,很难说忽然爆发。我觉得各位创业者不要因为投资人说今年投什么,你就去创什么。以前O2O也好,陌生人社交也好都跟风而起,似乎无社交不互联网,但是今天成功转型的寥寥无几。
我个人觉得消费是消费者个人决定自己消费路径的过程。任何消费者刚性需求以后,剩余的消费者再分配,再分配的部分就是所谓消费再升级的部分。
2015年我看到很多的项目做服装定制的,很多的服装是人工帮助你量体裁衣,甚至可以为你精心设计一套根据不同场合的服装方案,但是去年做起来的并不多,因为市场规模不是特别大。我经常举例子说,消费升级的定制,我在日本留学回来经常遇到一个情况,中国人买衬衫,只有粗略的41码、42码、43码的衬衫,但是在日本,不光有衣服的大小号,还有袖口、领口的大小号。差别在哪里?中国是变化非常快的国家,大家不再穿正式的服装,所以对衬衫标准的需求不再那么严格。所以大家在投资创业的时候,一定要看到底这个需求度能不能支撑起这个服务。
实业似乎不是特别好,房价、医疗、教育资源还是非常紧张,移动支付的大爆发从中国全部的消费者水平来看还是一个过程。有机食品也是一样,不要说你的成本有多高,买不起就是买不起,发达国家也是经过了有毒、有害,一步一步消费升级以后逐步的过程。所以千万不要去套模式和概念,我们一定要记得最初是为了什么创业,是想要解决什么问题。
今年到底我们应该做什么,我觉得服务这个领域还是一样,工匠精神,我们为什么愿意买日本的东西,那家公司真的高科技吗?日本很多产品机器比我们好很多,就是做得很细,质量很好,面料不偷工减料,不做过多的宣传,把这个事情当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做,做这个产品是货真价实的,最后老百姓还是愿意为这些东西付费,这个是亘古不变的,消费就是这样。
消费回归本质还是效率和管理的在提升,不知道在座的有没有做过餐饮行业,我们的客单能不能进一步提高,我们有没有回头客,还是取决于服务和产品。好的东西从来不强迫别人扫描二维码,把品质做好,营销上的投放、短期带来的效率都会提高。做新良性消费,用口碑营销降低营销费,用好服务高单价来替代用年卡等低使用率的“心里低价”,用减少无用的低使用率设备摆设来降低无用经营支出。
如果社会能从赚快钱的浮躁心理转向好好做个长久的好生意,很多业态都会产生长期的投资价值标的机会。做一件有价值的事情,看大的趋势,等风来。千万不要去追风,如果风吹到你,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永远不会错。